警惕糖尿病4大高危病因 合理运动助预防
通常没有确诊糖尿病的人群,一般都不会主动监测血糖,那么,假如不测血糖,怎么知道是不是存在高危因素呢?
四大糖尿病高危因素需了解
1、年龄
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2、遗传背景
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3、肥胖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4、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合理运动可预防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避免肥胖是很重要的,而这就需要合理的进行运动:合理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通常情况下,运动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热身活动:热身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
二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20~30分钟。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三是运动后放松活动:放松活动:5~10分钟。如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
(责任编辑:潘玮璐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甲减患者适宜多碘还是少碘
2024-10-25甲减病会不会导致肌肉酸痛、浑身乏力?
2024-10-25亚临床甲减会发展为甲减吗
2024-10-25甲减病会一直发胖吗
2024-10-25做甲状腺检查时需要空腹吗
2024-10-25甲亢患者适合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2024-10-25甲亢会不会导致腹泻
2024-10-2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怎样的一种病
2024-10-24
热门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与生活调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吗
2024-10-24糖尿病I型与二型:深入解析两者的区别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足病早期信号
2024-10-24糖尿病ICD10编码全解析及应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肿了怎么办才能消肿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