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依据有三种 降血糖需注意个体化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如何控制血糖是很多患者的最想知道的问题的。那么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和控制糖尿病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血糖依据有哪些?
1、空腹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如果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再者,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餐后
一般来说餐后的血糖分三种: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3、孕期
孕妇的血糖值也可分为三个方面: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控糖要讲究“个体化”
只要控制好血糖,80%的糖尿病及60%的慢性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呢?
首先,要控制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最有效。血糖长期或高或低的波动,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起因。
高血糖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还会引发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在透析的肾脏病人中,50%是糖尿病患者,肾病死亡总数的10%-30%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的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以上,50%会发生某种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病程15年以上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还会导致患者血管和神经病变,脚部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足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而低血糖会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控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实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就可以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要时常监测血糖,达到理想值最关键。糖尿病可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遗传性、药物性等特殊型糖尿病,但无论得了哪种糖尿病,要治疗都离不开对血糖的监测,这是医师治疗糖尿病制订方案和了解病情控制状态的最根本的参考依据。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血糖监测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家庭袖珍血糖仪测手指和医院抽静脉血。常用的监测时点,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特殊情况下(如用胰岛素)还需加测餐前以及吃药前,以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为了解在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的总体状况,病人还要每隔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在24小时内采集288个动态血糖值的记录,观察病人全天的血液波动的变化,可发现常用检测方法在某些时间段所不能探测到的高血糖、低血糖等变化的情况,使医师能全面、可靠地了解患者全天血糖信息,更加精确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要参照血糖值,制定个体方案最适宜。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肥胖程度、治疗情况、并发症的风险度等差异,为此医师治疗也应参照血糖值,尽可能在分析出每个患者的特点后,制定出更适宜的、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饮食个体化:如肾病患者,要坚持低蛋白饮食,高血压的患者要限量食盐,而肥胖性患者要限制饮酒。
运动个体化:患者运动量过轻达不到治疗效果,而运动量过强可能引发危险,如激烈的跑步会使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梗、心衰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运动之前,应做相应的检查,并让医师帮助选择哪项活动与本人血糖或并发症之间相适应。即便是最简单的运动,如每次走路30分钟、每周3-4次,也要依据不同个体情况,放在餐前、餐后、早晨或晚上。
药物个体化: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是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还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都必须依从医师的药方。医师选择的药物,是根据患者的血糖值、药物供应量及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如肾病和肝病)等来决定的,实施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才体现了“最适合我的,才是最安全的”原则。
(责任编辑:潘玮璐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妇血糖高应如何应对?
2024-10-22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监测?
2024-10-22内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4-10-2242 天女宝宝的正常身高范围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钙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会经历更年期?
2024-10-22
热门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与生活调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吗
2024-10-24糖尿病I型与二型:深入解析两者的区别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足病早期信号
2024-10-24糖尿病ICD10编码全解析及应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肿了怎么办才能消肿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