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关注 > 新闻时事 > 正文

国家压低药品价格,单支三代胰岛素或不足20元

2022-03-24 18:12:57      家庭医生在线

根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的工作安排,2022年5月起,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将正式实施。

近期各省份都在积极为落地做准备,截至目前,福建、广东、上海、甘肃、黑龙江、云南、辽宁等地均发布了申报通知。按照集采规律,完成挂网等准备工作后,不久后中选结果就会正式落地执行。

在2月11日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强调将进一步促进集采药品和耗材的优先合理使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团购福利”,糖友们也要及时关注以下这些事,得到真正的实惠的同时也要谨遵医嘱选对适合的胰岛素。

哪类胰岛素的“性价比”最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用的是哪一代胰岛素。此次胰岛素集采品种囊括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二代、三代胰岛素。怎么区分自己用的是二代还是三代胰岛素呢?

我们不妨先了解胰岛素的历史故事。

1921年,由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和助手贝斯特从狗的胰腺中提纯提取出一种能够降低血糖和尿糖的物质,并将之命名为胰岛素。就此,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诞生。但动物胰岛素在提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蛋白,因而缺点也明显:容易触发人体免疫反应,降糖效果不稳定,目前已经逐渐退出市场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基因重组表达出高纯度的合成人胰岛素,其结构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一样,开启了第二代人胰岛素时代。相对于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较少发生过敏反应或者胰岛素抵抗,但是它无法很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有一个延迟过程,这会使人胰岛素达到峰值和恢复到基础水平的时间都延长,因此必须在餐前提前30分钟注射,便利性会大打折扣,一旦忘记进餐,甚至可能引起低血糖。

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改变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产生速效、长效等不同特征的胰岛素类似物,也就是目前的第三代胰岛素。为了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科学家又将速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预混,制作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第三代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适合咱们食用米面谷物较多的中国胃,也不需要餐前30分钟注射,临餐注射即可,更为便利,也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药盒上包含“人胰岛素”的一般都是第二代胰岛素,而其他常见的比如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都是第三代胰岛素。

那么,二代和三代,哪个更好呢?一个理想的胰岛素制剂,最需要满足三方面的需求:降糖效果好,较少发生低血糖和方便性,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弱了,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这三方面,第三代胰岛素都比二代产品更具优势,因而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提升。而且,此次集采进一步缩小第三代胰岛素与第二代胰岛素的价格区间,甚至部分产品还发生了价格倒挂——例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25R),单支售价仅为18.89元。

在全球及美国市场,三代胰岛素占市场份额均约在85%,而国内市场三代胰岛素占比仅不到60%。

因此,在价格持平甚至倒挂的情况下,三代胰岛素已经具备了替换二代胰岛素的有利价格条件。满满的集采价格诚意也将糖尿病患者更快享受到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的胰岛素产品。

不同品牌的胰岛素可以互换吗?

胰岛素集采后,医院里使用更经济的中标产品的数量可能会增多,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需要换药的情况,换言之,一些糖友以前常用的胰岛素品牌有可能买不到了,需要更换其他品牌。

为此,很多糖友难免存在两大忧虑:一是品牌更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同类产品中,价格低的,是否疗效也降低了?

对于第一个忧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已经做出相当明确的表态:“在血糖控制比较好的基础上,相同类型的胰岛素,比如说速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之间,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之间,其实是可以互换的。只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转换胰岛素之后,医生和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工作,依据胰岛功能变化、血糖变化及时调整剂量,避免因为在转换胰岛素之后导致血糖波动。”

至于第二个忧虑,已经有相关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从使用门冬胰岛素30转换成赖脯胰岛素25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似,低血糖发生率相似。而且,这两类产品使用方法一样,剂量不改变,对于糖友们来说,并不需要重新学习注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采中A类中标的产品中有原研进口产品。原研进口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全球有超过120万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该药,是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类似物之一,2010年在中国上市,临床使用经验丰富,降糖效果好。

综上所述,糖友们如果要更换胰岛素,需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适合,并且遵循医嘱做好更换后的血糖监测,及时复诊与医生沟通调整剂量,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毕竟,自己才是最好的“控糖卫士”。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科闻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