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访谈 > 正文

专家解惑糖尿病诱因 “大肚腩”易惹2型糖尿病

2012-11-01 01:26:29    作者:严毓芳  家庭医生在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挺着“大肚腩”的男女,很多人笑称这是“中年发福”,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大肚腩”是广东2型糖尿病的主力军。“大肚腩”极有可能是祸而不是福!为什么“大肚腩”容易招惹糖尿病?还有哪些因素会诱发糖尿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会为大家解惑糖尿病的诱因。

  专家简介:

专家解惑糖尿病诱因 “大肚腩”易惹2型糖尿病

  徐谷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关节痛)、骨质疏松、继发性高血压、尿崩症、垂体瘤、肥胖、消瘦、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大肚腩” 人士易得2型糖尿病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饮食上的选择更多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各式美食愉悦了人们的味蕾。然而人们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不知不觉会进食了过多的佳肴,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在腹部,就形成了苹果型身材,俗称“大肚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指出,“大肚腩”的人士,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在医学上又称之为腹型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而且堆积在内脏,容易引起脂肪肝,从而容易诱发2型糖尿病等疾病,所以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徐谷根主任呼吁广大市民,不要以为腹部肥胖仅仅是“中年发福”就掉以轻心,一旦出现“大肚腩”,便提示需要付出努力去做运动,消耗腹部脂肪,控制腰围,预防糖尿病等疾病。

  徐谷根主任补充,除了“大肚腩”以及肥胖人士之外,以下这些情况的人士也需要特别警惕糖尿病的发生:首先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比一般人高;其次是久坐办公的白领,由于体力劳动较轻,如果不注意体育锻炼,很容易发展成肥胖,甚至进展成糖尿病;还有曾经患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她所生的孩子以及她本人以后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相对较大;最后,曾经患过胰腺炎的人,由于胰腺功能受损,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是相对较大的。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对于糖尿病的诱因存有疑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真实的例子,听听专家是如何解答这些疑惑的。

  疑惑1:经常吃甜食会容易引起糖尿病吗?

  王先生平日的一大喜好就是喝碳酸饮料,每天都要喝上一瓶,尽管身体已经发胖,但是仍对汽水情有独钟,并且很少做运动。在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中,他被告知血糖升高。在随后的检查中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王先生不禁疑惑:经常喝汽水、吃甜食会引起糖尿病吗?

  徐谷根主任表示,吃糖与患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碳酸汽水和甜食一般含能量较高,如果像王先生这样长期喝碳酸饮料,加上不运动,很容易会出现肥胖,继而诱发脂肪肝,引起胰岛素抵抗,很容易造成糖尿病这种后果。所以爱吃甜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不要不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食欲,导致不良的后果。

  疑惑2:父母都患糖尿病的人,体型又偏胖,会容易患糖尿病吗?

  小李的双亲都是糖尿病人,尽管他自己并不是糖尿病人,但是他的体型也偏胖。他对此十分担忧——自己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吗?

  对于小李的担忧,徐谷根主任认为,小李确实应该比一般人更要加强预防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倾向很明显的疾病,糖尿病人的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要大,但是并非每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都会得糖尿病,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人的子女也可以避免患上糖尿病的。但是,小李体型偏胖,这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小李应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控制饮食,地把体重降至正常水平。另外,要定期检查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疑惑3:药物也是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吗?

  林女士今年73岁,前一段时间因为哮喘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治疗期间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甲强龙等药物。住院3周后发现血糖异常升高(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血糖12.5mmol/L)。林女士血糖一向正常,体重也正常,她怀疑是不是住院期间服用的药物导致她患上了糖尿病。

  徐谷根主任解释说,某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血糖升高。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就有甲强龙。林女士既往没有糖尿病史,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并达到糖尿病标准,这种情况可诊断为“类固醇性糖尿病”。徐谷根主任指出,这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部分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之后情况会好转,若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则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结果。所以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要严格掌握激素的应用指征,杜绝滥用激素的现象。

  最后,徐谷根主任表示,尽管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但是维持良好生活方式就是预防的最基本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快;主动了解更多糖尿病的知识,重视预防,防患于未然。这样,自然就能与糖尿病“保持距离”了。

  相关阅读推荐:

  糖尿病患者日益年轻化 “吃货”族要管住嘴迈开腿

  顾卫琼:不是所有1型糖尿病人都适用干细胞移植手术

  图文详解:糖友如何使用血糖仪测量血糖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徐谷根

徐谷根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糖尿病、肥胖症、甲亢、痛风、不孕、月经紊乱、生长发育障碍及疑难杂症等疾病诊治,成功治 愈了近千例肥胖... [详细]

(责任编辑:邓莹莹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