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大男孩”罗学群:能把孩子们的病治好 特有成就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血液科 罗学群教授

或许妈妈是医生的缘故,从小罗学群便与医生职业有了不解之缘。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广州仔”,有着广州人的风趣与幽默,操着一口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很快让他身份“暴露”。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血液专科主任,近30年的儿科临床工作让他在儿科疾病、特别是儿童血液和肿瘤疾病方面,造诣颇深。罗学群主任说,医生这份工作很忙很累,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在于:能把孩子们的病治好,特别有成就感。[阅读全文]

谈工作:我想去救活孩子们

偶然间命运轨迹的改变,让罗学群最终成为了一名儿科血液专科的专家。其实他更喜欢外科,在实习的时候,本想着要报考外科,无奈近视加散光,最终使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什么选择儿科?“医生是一份严肃的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一些快乐,”他说,“儿科面对的是小朋友,所以选择了儿科血液科。”[阅读全文]

“好像总有一股动力不停推你向前,停不下来”

    从1984年7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起,他在儿科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近30个年头。现在的他,有着多重的身份: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血液学组成员,免疫学组成员、广州抗癌协会第三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科普分会常委、SIOP(国际儿童癌症学会)成员、《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除了看病、查房,带实习生、硕士生,修改学生毕业论文之外,他还经常在各类医学文献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好像总有一股动力不停推你向前,停不下来。”

“我肯定很凶,因为这样对其他患儿不公平”

    很多人认为医生是高收入群体,而且受人尊敬。罗学群教授笑着透露:“儿科绝对是‘清水衙门’,在儿科血液科,医生不仅要经常面对身患重病的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情绪焦躁的患儿家属,稍不注意,可能会引起误会。”在这方面罗学群教授颇有些处理经验。他总是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向病人家属极力解释,偶尔也会遇到不讲理的病人,他也会“凶”。说起这,罗学群哈哈大笑,他强调,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守病房规则,“有时候个别患者家属无理取闹吵到其他病人,这个时候我肯定‘很凶’,因为这样对其他患儿不公平。”幸好多数家属都支持医生护士的工作,很讲道理。

    但在这样一个堪称“敏感”的科室,就算万分小心,也可能遭到一些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是什么支撑罗学群教授坚持下去的?他的答案是:成就感。

“总想去救活他们”

    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儿童占了三成。很多病情很复杂,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眼睛,“总想去救活他们”。罗学群教授说。事实上,白血病高额的治疗费让很多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绝望。2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很多患儿让他印象深刻:“很多家庭因无力支撑高额治疗费用最终被迫放弃。”所以,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他制定了两套方案。一个是标准治疗方案,一个则是经济治疗方案。在家属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把孩子的生存率提升到最高,“只要有7成的把握,都不应该放弃治疗。”

谈家人:父亲这个角色做得还很不够

“医生这一行,每时每刻都需要充电。”他说,有时候还需要到国内外进行短期的研讨和深造,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寻找并创造条件去学习。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让他在儿科血液专科有了更高的造诣。但同时,与家人分享快乐的时间少了许多。[阅读全文]

太太说,“当初怎么就嫁给了你。”

    出生于6月的罗学群有着典型的双子座性格。在工作中,他具备相当强的语言技巧及专业能力,但是生活中,反倒显得有点木讷。“太太觉得我很闷,”罗学群教授笑了笑说,“‘当初怎么就嫁给了你。’”边说边学太太嗔怪的语气。他透露自己的业余消遣:每天从医院回来,卸下白大褂,打开电脑,上网……窝在电脑面前查医学资料,一晃就是一晚。

女儿觉得我太严肃了

    谈到女儿,善于言谈的罗学群教授脸上露出了一丝愧疚。由于工作的原因,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在女儿眼里,爸爸总是严肃的,两人交流并不多。因为女儿跟妈妈比较亲,很多时候太太便成了罗学群教授的“情报筒”。通过太太的“泄密”,他才知道女儿最近在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采访中,罗学群教授不无遗憾的与编辑探讨,“别人都说女儿跟爸爸亲,事实好像不对呀!”、“你跟爸爸沟通也这样吗?”罗学群教授自认已经做好了医师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职责,而父亲这个角色,他认为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谈生活:我很普通,帮人是很正常的事

在社会的公益角落,你总会看到这位“爱管闲事”的血液科专家:为白血病患儿筹集治疗费用、声讨拒绝录用地贫基因携带者是“基因歧视”、呼吁政府关注罕见病儿童……罗学群认为,只要能发出一些声音总会有人听得到。[阅读全文]

“剪光头发不够,眉毛也可以剪”

    为了给白血病患儿小碧心筹集治疗费用,在广州年初启动的全城义剪活动中,参与“光头活动”第一剪的,便是面前这位刚长出小钢丝一样头发的罗学群教授。据了解,这还是他懂事以来第一次光头。作为儿科血液科的知名教授,罗学群在工作之余也不忘关注白血病患儿,为他们的生命赢得了一丝希望。谈到自己剪光头的经历,罗教授说,治疗白血病的费用很高,如果能为白血病患儿筹得治疗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没问题。“当时我说,剪光头发不够,眉毛也可以剪。”罗学群教授幽默的说。“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罗学群的话让白血病家属看到了希望,也成了鼓励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只要能发出一些声音,总会有人听得到”

    2010年,公务员考生因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遭拒录的新闻播出,作为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常务理事的罗学群给南方都市报记者写信,声讨拒绝录用地贫基因携带者现象,认为这是“基因歧视”。呼吁政府和社会不应该歧视地贫基因携带者。此呼吁一时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罕见病的病友会上,他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家长传播科普医学知识,呼吁家长联合起来,让政府关注罕见病儿童……在社会的公益角落,你总会看到这位“爱管闲事”的血液科专家,“只要能发出一些声音,总会有人听得到。”罗学群认为,医生也很普通,帮人是很正常的事。

编辑手札

在上午12点刚刚结束的罕见病病友会上,你会看到罗学群教授忙碌的身影。从上午8点开始,他为这些罕见病孩子进行检查、看指标、询问情况、讲解病情、开处方…4个小时后,病友会家长散去,他接受了家庭医生在线的专访。

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中常常与小朋友接触的原因,罗学群教授看起来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甚至脸型都有点“婴儿肥”,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位资深的儿科血液科教授。工作之外,他喜欢穿白色的衬衣。小编冒昧聊起他“年龄”的时候,他耍起了小孩子的顽皮:“不告诉你。但是如果你觉得我年纪还很小,我非常乐意接受这个信息。”

临近结束的时候,小编告诉他,虽然平时也跟爸爸关系冷冷的,酷酷的,但是在小编心里,当然知道爸爸爱自己,自己也爱爸爸。所以,相信罗学群教授的宝贝女儿也一样,深爱着这位热爱岗位、幽默、“很凶”但是内心温柔的医生爸爸。

“谢谢您,罗教授。”

“不客气。”

说完,罗学群教授又匆忙的朝着病房走去。医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重复着高难度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救人、学习、做研究、带学生……全身心想着病人,而往往忽略家人的人。

仁医印象

大家对他的印象:

认真 有原则 善谈 实力派 童真 热心

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查看更多评论>>
编辑:杜丽华监制: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