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命运轨迹的改变,让罗学群最终成为了一名儿科血液专科的专家。其实他更喜欢外科,在实习的时候,本想着要报考外科,无奈近视加散光,最终使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什么选择儿科?“医生是一份严肃的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一些快乐,”他说,“儿科面对的是小朋友,所以选择了儿科血液科。”[阅读全文]
“好像总有一股动力不停推你向前,停不下来”
从1984年7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起,他在儿科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近30个年头。现在的他,有着多重的身份: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血液学组成员,免疫学组成员、广州抗癌协会第三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科普分会常委、SIOP(国际儿童癌症学会)成员、《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除了看病、查房,带实习生、硕士生,修改学生毕业论文之外,他还经常在各类医学文献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忙,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好像总有一股动力不停推你向前,停不下来。”
“我肯定很凶,因为这样对其他患儿不公平”
很多人认为医生是高收入群体,而且受人尊敬。罗学群教授笑着透露:“儿科绝对是‘清水衙门’,在儿科血液科,医生不仅要经常面对身患重病的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情绪焦躁的患儿家属,稍不注意,可能会引起误会。”在这方面罗学群教授颇有些处理经验。他总是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向病人家属极力解释,偶尔也会遇到不讲理的病人,他也会“凶”。说起这,罗学群哈哈大笑,他强调,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守病房规则,“有时候个别患者家属无理取闹吵到其他病人,这个时候我肯定‘很凶’,因为这样对其他患儿不公平。”幸好多数家属都支持医生护士的工作,很讲道理。
但在这样一个堪称“敏感”的科室,就算万分小心,也可能遭到一些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是什么支撑罗学群教授坚持下去的?他的答案是:成就感。
“总想去救活他们”
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儿童占了三成。很多病情很复杂,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眼睛,“总想去救活他们”。罗学群教授说。事实上,白血病高额的治疗费让很多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绝望。2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很多患儿让他印象深刻:“很多家庭因无力支撑高额治疗费用最终被迫放弃。”所以,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他制定了两套方案。一个是标准治疗方案,一个则是经济治疗方案。在家属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把孩子的生存率提升到最高,“只要有7成的把握,都不应该放弃治疗。”
说说你对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