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情感关系 > 亲子关系 > 正文

个体差异决定上学时间早晚 入学早未必是好事

2013-05-02 07:13:54      家庭医生在线

家有学龄儿童,应该何时入学,尤其是孩子9月之后出生的,面临幼升小几乎都会遇此问题。我国现行规定的入学年龄为6周岁,但不少家长主张让孩子“早点起跑”,想出各种办法把5岁多的孩子往小学里“塞”。与此同时,主张“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的人也不在少数。

拔苗助长不应提倡

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们则意见一致:不提倡孩子5岁入学,建议家长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专家认为,幼升小最合适的年龄应是6至7岁,幼儿心理、生理在五六岁形成分水岭,6岁大体上能完成由幼儿向学童过渡的过程,孩子自身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而5岁的孩子心理发育、脑部发育均处于相对不成熟状态,此间入学,大部分孩子会感觉吃力,从而产生自卑、孤立情绪,最终导致不合群,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倾向于早一年上学的家长,大多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但小于6岁和大于6岁的孩子相比,差别不在智力而在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

从行为习惯来说,年龄小的孩子由于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的发育状况,写字效率普遍不高,要想跟上全班的节奏,势必付出更多努力。从自理能力看,不足6岁的孩子比较“糊涂”,干什么事都得老师、家长提醒,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都记不住,有的孩子下课光顾着玩,上课后急着去上厕所。

如果因为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差“拖后腿”,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学习失败感的困扰,长此以往产生厌学情绪,“提前一年,也许误了一生”。

专家:应该区别对待

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上学时间的早晚,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但社交能力偏弱,不能一概而论。

据调查,提前入学的孩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不少。“开窍”早的孩子,对学习兴趣浓,能主动听讲,且思维发散性更强,早上学并无妨。但玩性较大的孩子,注意力差,坐不住,听不进课,上学早反而不好。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发育速度都在改变,对于孩子的发展,希望家长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只盯着小学这一两年:如果孩子的确具备了提前入学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5岁入学;但如果家长意在攀比,只是为显示孩子的与众不同,那么奉劝家长们切莫因为浮躁而害了孩子。

幼升小入学政策规定,年满6周岁儿童方可入学。可是很多家长怕孩子“一步慢步步慢”,学龄前“抢学”小学知识的现象司空见惯,可“抢跑”究竟有多大意义?

总有不少不够年龄的孩子想提前入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是一岁年龄一岁人。一些提前入学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在心智、自理能力等许多方面,要比适龄入学的孩子“吃亏”一些,结果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学习。当然,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也有部分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关键是在做决定前,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专家提醒家长们。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中学生三个阶段心理问题多 家长该怎么做?

父母必看:管教孩子的“十三戒”

当心4种不良家庭环境毁了孩子的前途

(责任编辑:彭碧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