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情感关系 > 亲子关系 > 正文
激动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同类疾病:焦虑症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小龙女想见成龙遭拒 父母必看10招拉近亲子关系

2015-04-25 08:15:23      家庭医生在线

吴绮莉早前因涉嫌虐女惊动警方,事件扰攘多时,虽然吴绮莉向女儿道歉,卓林也愿意再次敞开心扉接纳妈妈,并返回大埔寓所与妈咪同住。殊不知,前日事件再生波折,母女再次发生争执,卓林返回学校与老师倾谈后,又再次表示不会回家。吴绮莉透露争议原因是:“小龙女想喝酒”,吴绮莉情绪激动直呼:“这是要整我吗?”

母女关系一再恶化,成龙却似乎没有介入的意思,不过近日吴绮莉好友透露,吴卓林其实很想跟亲生父亲见面,但碍于母亲在身边,小龙女内心就算多想见成龙,都无法说出口。

吴绮莉于23日下午4时半回到大埔寓所,问到与卓林情况,她表示:“社工帮手跟紧,中途卓林有返过家里,我觉得小朋友在学校读书,家长同学校的关系是好重要,但现在个关系是没有了,可能现在的学校同以前不同,要靠社工帮手。(改日同社工聊过吗?)卓林现在年纪的小朋友,是中意与朋友和外人讲一些事情啦,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以再激动,始终自己是成年人,想了一晚之后都想清楚,交给社工,继续同社工聊,希望卓林会明白她是要同家里人好好的聊。”她又续说:“我相信卓林同学校倾诉是聊得最多,希望她学校出发点是为我们母女好。我亦都认为,为人师表是应该希望学生同她们的家长关是好的,所以我都需要冷静,希望关系是可以融洽的。”

父母应如何关爱孩子

一、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二、积极情绪的培养

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培养孩子,因为这种情绪是让幼儿心理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你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时刻保持这种情绪,那么幼儿也会一直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

三、给孩子积极评价

父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父母不妨采用一些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劲,一定做得更好!”同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四、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五、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六、开放自我

我们看着是错误的行为,在孩子眼里也许是绝对的英雄行为,找出为什么,再采取迂回战术。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怎么拉近亲子关系

1、尊重孩子的看法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孩子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孩子的看法,并与孩子进行良性的互动。

2、珍惜共处的时光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是有一些家长陪着孩子来上课,将上课作为孩子一个人的任务,而自己在旁边什么都不做。其实早教课也是促进亲子关系最好的工具之一,很多游戏会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段共处的时光,是亲子关系良好的促进剂。许多家长不重视和孩子共处的时光从而错过了培养双方感情的时机。

3、赏罚张弛有度

有时候当孩子做了不该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家长会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办好。不罚他怕下次再犯,惩罚他又怕亲子关系受损。专家建议不如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的惩罚。比如他一定要去摸热水瓶,不妨把瓶塞打开,抓他的手放在热气上,当感到烫时他自然不会再想有下次了。如果孩子做了一件正面的好事,不妨给他一个亲吻和拥抱,当着别人的面夸奖他,这比给一件玩具这样的物质奖励要更加有意义。

4、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你无法替代他,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啦啦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当孩子的“啦啦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宝宝,还要引导他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更要当他的战友。

(责任编辑:梁绮贤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