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情感关系 > 亲子关系 > 正文
人格障碍
挂号科室:精神病科 同类疾病:多重人格儿童多动症儿童学习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吮手指

过度溺爱孩子的7个表现 过度溺爱容易发生弑亲

2016-07-27 09:13:10      家庭医生在线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赎者”(复仇者),在潜意识层面他们会为了满足自我对匮乏的需要或者是为了终结、暂缓一种身心痛苦,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在应激情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甚至会驱使其剥夺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凶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这种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经开始,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存在着亲人之间的暴力模式。

弑亲多因过度溺爱?

在咨询中我碰到的一些个案,帮助过有着弑亲动力的人的内心,比如有一个高中生试图开煤气与母亲同归于尽,并多次殴打母亲。另一个孩子则在自己母亲的后背上用剪子捅了无数刀。在这两个家庭中都存在着施虐与受虐的暴力仇恨剧本,存在着受虐与施虐角色,前者父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和极强的控制欲为主要心理特征),常年用精神暴力和言语暴力对待孩子和妻子,并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妻子。丈夫通过暴力的方式成为暴君独裁者缓解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满足着自我的私欲,在家里为所欲为。孩子是模仿者,极度缺乏父爱的孩子在人格成长的过程既恐惧、仇恨父亲又崇拜认同了家庭剧本中的强者角色,在成长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逐渐的变成了父亲一样的人,通过虐待妈妈潜意识的拉近自己与父亲的距离,此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暴君成为了父亲本体。

在这个家庭中母亲虽然给了孩子很多的爱但方式却是溺爱,纵容孩子的错误,满足孩子不合理的需要,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控制母亲,知道用什么方式让母亲害怕,在亲子关系中母亲失去了家庭的序位成为了两个暴君的奴隶,如果母亲不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成了罪人,孩子会施以言语和身体的惩罚,驱使母亲满足自己。之前曾经看过网络的一个图片报道,记录着一个孩子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亲的嘴巴,最后还是得到了母亲给自己买的玩具,这其中演绎的也是溺爱和暴力与施虐受虐关系。当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原始的心理关系模式、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特权暴力皆是由此产生,并行的心理特质一种是来自自我膨胀的贪欲,一种是对弱势者的冷漠无情和视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愤怒。

在奴隶制的社会中特权的暴君、奴隶主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愤怒对隶属于他们的奴隶进行任意杀戮,这种关系的基点产生于人性的内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会。当暴力都不能满足暴君的需要时,私欲不能满足的痛苦与恼怒就会衍生成为杀人动机—情绪的宣泄。类似的即成事实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发生的将父母双双杀死并碎尸的齐萍萍,在家人的溺爱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长大的她,选择了漠视生命的方式,再比如当家庭关系中暴力被纵容的时候,孩子可以为了满足私欲得到网费而杀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过度溺爱孩纸的7个表现

1、什么都帮孩子做好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2、过多的爱和关注

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一旦家人对他的关注减少,就会大发脾气,并激起强烈的对任何规定都存在逆反心理,并且对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完全不知感恩,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3、央求孩子听话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北京四中教师、心理学博士孙老师介绍说,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使得孩子完全凌驾于家长之上,在家里很霸道,稍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摔东西,在学校也处处跟同学争抢,同学不听命于他时就可能动手打人。

4、什么都依着孩子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由于从小被迁就,孩子很容易变得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5、凡事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6、孩子的待遇高于任何人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7、出点小事就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责任编辑:梁绮贤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