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心理常识 > 心理前沿 > 正文

“脸盲症”究竟是什么? 解读“脸盲症”的原因

2016-09-05 07:45:35      家庭医生在线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很熟悉的人,可是擦肩而过时却完全没认出来;总是会认错某两个人;分不清一个乐队里的成员……如果遇到过上述情况,那你可能就是患上“脸盲症”了。

“脸盲症”究竟是什么?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

1、看不清别人的脸;

2、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1)即便是熟人,我们也会形同陌路

(2)我们只能靠细节记住你。比如你是一个卷发的家伙(拉直后我就忘记你);比如你鼻子上有痣(离我太远看不到时,你只能是小谁家的小谁);比如你走路时像鸭子(坐着的时候休想让我跟你打招呼)。

(3)几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脸,即使那个人天天在电视上晃。

(4)人名与人经常对不上号。

(5)整体记忆力不如常人。

为什么会有“脸盲症”呢?

异族效应——分不清楚外国人的脸,因为我们有“知觉窄化”

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通常被称为“异族效应”。这个现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赛等人发现了:人们对于同种族面孔的记忆力比对不同种族的要好。之后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异族效应”产生的原因。2002年,奥利弗•帕斯卡里斯等人通过对6~10个月大的婴儿的“其他物种效应”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原来我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觉窄化”。这符合进化的需要——我们平日接触得最多的是同族,准确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会交往和种族生存,因此人脑自动调试以适应需要。

面孔失认症——面孔识别障碍,不存在任何脑损伤或其他基本认知能力异常

脸盲也叫“面孔失认症”,指的是在大脑在面孔加工上明显受损的群体,按照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获得性面孔失认症和发展性面孔失认症。

前者是指由于后天(特指成年后)的疾病或者脑部创伤,导致颞叶中与面孔加工相关的脑区受损而出现的面孔识别障碍。获得性面孔失认症也是最早发现的一种面孔失认症。后者指出生起就伴随的特异的面孔识别障碍,不存在任何脑损伤或其他基本认知能力异常。发展性面孔失认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并不是什么罕见的问题。我们平常朋友间互相说的“脸盲”通常都是指这种类型。

(责任编辑:陈健慧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