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心理课堂 > 专家访谈 > 正文

癔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突发干呕、抽搐应警惕

2016-11-20 08:57:52      家庭医生在线

指导专家:张璐璐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21岁的小芳(化名)正在广州上大学,正值花样年华,本应该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一天,小芳突发腹痛,还伴随恶心、呕吐,家人立即送她去医院就诊,入院第二天恶心呕吐后又出现抽搐,意识不清,把小芳的家人吓坏了。在医院进行相关血生化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小芳的恶心、呕吐暂时得到缓解,但却仍然反复发作。脑电图显示发作期间未见痫性发作波形,后来小芳转入了精神心理科,被诊断为是患上了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多起病于青年期,尤多见于女性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张璐璐副主任医师介绍,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症状分为分离症状和转换障碍两部分。分离症状可以表现为患者突然晕厥,意识不清,短暂发呆,不认识亲人等;转换障碍更多的表现在肢体行为上,例如出现四肢肌肉的阵挛性抽动等。

该病多起病于青年期,35岁以上初发者少见,常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下,急性起病,可有多次发作,好发于女性。

张璐璐解释,“像小芳这样的情况,在了解患者有无相关器质性疾病的病史外,我们分别从患者父亲、母亲、姐姐、舅舅等亲属中全面采集病史,通过脑电图、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完善排查,结合患者的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精神检查,最后诊断为小芳是患上了分离转换障碍。”

在该疾病诊断上,器质性疾病排除性证据很重要,但还必须有该疾病的支持性证据,包括心理社会因素,症状暗示性和继发性获益3个方面。即便在精神障碍的诊断范畴中,也必须排除其他类别的精神疾病,才考虑分离转换障碍的可能。

强烈的心理冲突诱发癔症

在家人看来,怎么好端端一个人就患上了这种精神疾病了?在一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医生通过各项检查给出了答案。

小芳罹患分离转换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一方面是学业压力,大学即将毕业,小芳担忧修的学分不够影响毕业;另一方面来自就业压力,临近实习阶段,其他同学都已找到实习单位,自己却仍未找到。陷入叠加性压力中,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冲突。

张璐璐分析说,不同患者的诱发因素可能各有不同。例如,有表演色彩人格特质的个体在自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可能会诱发疾病发作。因为其症状表现不一,尖叫、干呕、发呆等,在常人眼中会觉得难以理解。

“我们曾遇到一例非常严重的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后来进入了医院的NCU进行治疗,甚至还曾下过病危通知书”。如果家人较迷信,将患者出现的病症解释为“鬼神附体”,将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因为分离转换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解离性(精神障碍)和转换性(躯体障碍)两种障碍,既可有运动感觉障碍,又可表现为神经功能、意识、记忆障碍,甚至精神病性障碍,临床上易造成误诊。”

临床中对分离障碍患者除了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也非常重要。张璐璐说,“面对此类精神疾病,专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更侧重于心理治疗,我们会详细的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共情患者的情绪,并给予患者一定的暗示与支持”。

“小芳通过我们系统的心理暗示治疗、行为厌恶治疗、个体化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情绪平稳,尖叫、干呕、四肢抽搐抖动等症状消失,重新展露笑容,能包容和理解自己的病症,对重返校园充满信心。”此外,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家人也需要多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关注患者的变化,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张璐璐
擅长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情绪管理与行为问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全病程... [详细]

(责任编辑:陈健慧 通讯员:梁国强,黄月星)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