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精神疾病 > 抑郁症 > 正文
抑郁症
挂号科室:精神病科 同类疾病: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躁狂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老年人抑郁症

睡太多是太累了?可能是抑郁症

2021-10-10 07:46:50      家庭医生在线

当孩子上课总是打瞌睡,无法控制地想睡觉,仿佛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时,可不要以为是太累了,当心患上了抑郁症。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和精神医学科潘集阳(专家预约)教授提醒,睡眠障碍往往是精神障碍常见的伴发疾病,睡眠紊乱是精神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他呼吁,在关注青少年的睡眠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其精神心理上可能隐藏的潜在问题。

高中生总是睡不醒,原来存在抑郁情绪

莎莎(化名)是一名高二学生,最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嗜睡,总也睡不醒。在上课时,常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得很沉,叫都叫不醒,老师认为莎莎作息不规律,于是要求家长好好管教,并告诫说,如果上课继续“梦周公”,可能面临被退学的风险。家长回家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孩子却说自己不是故意要在课堂上睡觉,而是无法克制睡意。事实上,即使周末休息,莎莎睡到日上三竿,但她还是觉得疲乏、困倦、脑子不清醒。

莎莎的家人十分着急,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却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就诊,潘集阳教授通过对莎莎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发现她存在抑郁情绪。

这个诊断让家人很诧异。原来,她在人前会表现得积极乐观,家人跟朋友难以发现她的内在情绪问题。不知何时起,莎莎整天只想睡觉,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出门,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也难以静心完成学业。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称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曾多次用手掐自己脖子及撞头等伤害自己。

为进一步明确莎莎的睡眠问题,潘集阳教授建议莎莎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以求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潘集阳教授考虑莎莎存在:1、重性抑郁障碍;2、可疑发作性睡病。就目前情况而言,建议其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即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也会随之改善。

白天过度嗜睡,警惕这种慢性睡眠障碍

无独有偶,初三学生小林(化名)也出现类似睡不醒的症状。一直以来,小林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最近两年的她好像变了个人,上课总是打瞌睡、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听课,不仅仅是上课时间,在吃饭、考试以及进行体育活动时,同样无法控制地想睡觉,仿佛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有时候小林与同学玩耍大笑或生气的时候,还会突然不小心跌倒,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浑身没力气,过几分钟以后又恢复如常。

昏昏欲睡状态使她没有精力投入其他事情,渐渐不爱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校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告知家长,但家长一开始并未引起重视,还以为是孩子最近学业压力太大,作息不规律,经过休息就能调养好。直到后来反复多次被老师提醒,家长才产生思考:也许孩子是生病了,应该去医院进行治疗。

家长先后带小林在多家医院就诊,辗转于儿科、神经内科、精神医学科等科室,曾被诊断为癫痫、神经发育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境障碍等疾病,但都没有查出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一筹莫展时,他们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睡眠障碍门诊就诊,潘集阳教授对小林进行了详细评估,考虑小林的疾病可能是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经建议,小林进一步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MSLT),最终确诊疾病为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经过系统的服药治疗及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小林的日间嗜睡症状明显改善。

警惕发作性睡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

“白日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表现为难以在白天适当的时间维持觉醒或警觉,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最常发生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通常伴有疲劳、乏力和精力不足。”潘集阳教授称,白日过度嗜睡的原因有睡眠不足、睡眠障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以及药物及物质滥用。其中,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引起白日过度嗜睡主要的原因,常见的疾病包括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发作性睡病、青少年周期性嗜睡贪食症和特发性嗜睡症。

小林就是典型的发作性睡病,它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或醒后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发作性睡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30例/10万人,我国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患病率约为0.033%,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性疾病,在生活中罕见,难以立即识别,可能延误治疗。但明确诊断后,通过及时、系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疗效显著。”潘集阳教授介绍说,如果遇到对睡眠障碍等疾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发病到确诊往往经历2-10年之久。睡眠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经过专业的睡眠监测技术,指导进一步治疗。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过度嗜睡可能是抑郁症,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白天过度嗜睡除了与多种睡眠障碍相关,实际上最常与精神心理疾病相关,特别是双相抑郁障碍。“过度嗜睡或疲劳可能是心境障碍患者首发或主要的主诉,包括抑郁症、具有非典型症状特征的MDD、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季节性情感障碍。除此之外,过度嗜睡可能与抗治疗能力、症状性复发、自杀风险增加和功能障碍有关。”

据儿童嗜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农村青少年白日过度嗜睡的一年期持续率和发生率分别为27.6%和9.3%。白日过度嗜睡与焦虑和抑郁有一种相互的关系。另外,在纵向研究中,抑郁障碍和白日过度嗜睡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潘集阳教授表示,大多数人认为失眠与抑郁症息息相关,但睡眠过多同样也与抑郁症相关联。“睡眠过多是抑郁症的不典型表现,更多见于年轻人(<30岁抑郁症患者中有40%,50岁抑郁症患者中10%)和女性,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就是睡眠紊乱,生物时钟节律失调,主要表现包括白天嗜睡,日间休息后感觉不能恢复精力或警觉,但不包括夜间睡眠。这一现象与长期、严重和难治性抑郁症有关,也可能提示潜在的双相障碍。因此,早期识别与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问题及预后的重要保障。”

另外,不少家长担心青少年服用抗抑郁的药物会产生系列的副作用,进而拒绝服药。潘集阳教授表示,如今青年少服用药物会严格进行监控,按照国际标准,根据病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不过,由于青少年药物起效较慢,家长不要过于焦虑,按照医嘱服用即可。

知多D:提高睡眠质量小建议

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潘集阳教授也给出提高睡眠质量建议:1、减少工作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停止或调整工作时间表;2、安排小睡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昼夜节律调整;3、睡前尽量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4、睡眠时候避免强光照射;5、效果欠佳时,可采用促进睡眠和清醒的药物;6、如果影响到了学习、生活功能,应及时到医院睡眠门诊或睡眠医学中心就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潘集阳
擅长疾病: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包括儿童与老年人)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焦虑症、失眠、抑郁症。 [详细]

(责任编辑:tianxu 通讯员:张灿城)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