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正文

什么是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应对方法

2025-02-24 02:33:21      家庭医生在线

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包括反复重现创伤体验、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警觉性增高、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等。应对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

1. 症状表现

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如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创伤事件,包括梦境中。

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表现为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

警觉性增高症状,如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等。

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例如难以记住创伤事件的关键方面,对自己或世界产生持续的负性想法和情绪。

社会功能受损,如难以维持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等。

2. 形成原因

重大创伤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战争、暴力袭击、自然灾害等。

个体的心理特质,如本身就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如在创伤后没有得到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个体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易感性。

创伤后的处理方式,如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3. 诊断方法

临床医生的详细面谈,了解患者的创伤经历和症状表现。

心理评估量表,如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TSD Scale)等。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通过眼球运动来减轻创伤记忆的负面影响;团体心理治疗,让患者在团体中分享经历,获得支持和理解。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以及普萘洛尔等有助于缓解生理症状的药物。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的陪伴和理解,以及参加创伤互助小组等。

5. 预防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认识。

在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培养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精神障碍,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以及社会的支持和个人的努力,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