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应对方法
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症状包括反复重现创伤体验、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警觉性增高、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等。应对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
1. 症状表现
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如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创伤事件,包括梦境中。
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表现为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
警觉性增高症状,如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等。
认知和情绪的负面改变,例如难以记住创伤事件的关键方面,对自己或世界产生持续的负性想法和情绪。
社会功能受损,如难以维持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等。
2. 形成原因
重大创伤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战争、暴力袭击、自然灾害等。
个体的心理特质,如本身就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如在创伤后没有得到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个体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易感性。
创伤后的处理方式,如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3. 诊断方法
临床医生的详细面谈,了解患者的创伤经历和症状表现。
心理评估量表,如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TSD Scale)等。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通过眼球运动来减轻创伤记忆的负面影响;团体心理治疗,让患者在团体中分享经历,获得支持和理解。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以及普萘洛尔等有助于缓解生理症状的药物。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的陪伴和理解,以及参加创伤互助小组等。
5. 预防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认识。
在重大创伤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培养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精神障碍,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以及社会的支持和个人的努力,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全身骨扫描对诊断甲状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内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医院是否都有核医学科
2024-09-26内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疗内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内照射放射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2024-09-26患上内照射放射病应如何处理
2024-09-26
热门文章
晚上难以入睡,有何快速入睡妙招?
2025-02-24爱钻牛角尖属于何种心理疾病?
2025-02-24睡 5 个小时就自然醒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2025-02-23不说话不理人可能是哪种精神病
2025-02-23氯丙嗪属于何种类型的药物
2025-02-23神经衰弱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025-02-23利培酮口崩片与利培酮片存在哪些差异
2025-02-23性幻想严重是否意味着心理异常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