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正文

常见抗抑郁药有哪些?

2025-02-23 12:43:12      家庭医生在线

抗抑郁药种类多样,常见的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用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常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它们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

2.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能同时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强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功能。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起效相对较快,除了治疗抑郁症,还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慢性疼痛等。

3.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以米氮平为代表,作用机制独特,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自身受体及异质受体,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并阻断5-HT2和5-HT3受体。具有良好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还能改善睡眠和食欲。

4.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早期使用的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升高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目前使用相对较少。

5.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从而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由于其与多种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危象等,所以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抗抑郁药的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在选择抗抑郁药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严格遵医嘱,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