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正文

抑郁症通常吃哪些药?

2025-02-23 12:48:01      家庭医生在线

抑郁症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 -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 -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1. 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高突触间隙5 - 羟色胺的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常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高,对心血管系统、抗胆碱能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2. 5 -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 -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强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功能。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尤其是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

3.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 -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以米氮平为代表,其作用机制独特,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 - 羟色胺能神经传导。具有镇静作用,对于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的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

4.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早期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等抗胆碱能反应,以及体位性低血压、心脏毒性等心血管不良反应。

5.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从而提高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由于其副作用较大,且与某些食物和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目前已不作为一线用药。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特点、身体状况、药物耐受性等,由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药物治疗可结合心理治疗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怀疑患有抑郁症,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