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精神疾病 > 抑郁症 > 正文
焦虑
挂号科室:心理咨询科 同类疾病:抑郁症心绞痛恐惧症脑震荡躁狂症

微博,我到底该不该玩你?

2011-03-10 09:42:03      家庭医生在线

  

  开微博 赶上潮流

  这年头,没个“围脖”(微博的谐音),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如今,“在你微博里看到……”都快替代“吃了吗”,成为年轻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语。

  与电视的13年,互联网的4年相比,微博仅用了14个月,就达到普及。无论普通大众、明星学者纷纷开微博;政府部门将它作为沟通民意的渠道,各大企业也忙着用微博聚集商机。

  “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模式,让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体现,很容易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分析说。但是,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研究发现,很多人注册微博后,马上把它丢在一边。对于他们来说,开通微博恐怕仅仅是为了跟风赶时髦,或者害怕落伍,被人看成“异类”,甚至被朋友孤立。

  事实上, 赶潮流无可厚非,但若明明不喜欢凑热闹、却勉强逼着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就有些难为自己了。毕竟,微博只是一个工具,它应该成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写微博 发泄压力

  “微博不用正襟危坐地噼啪打字,它很便捷,随时想随时发。”被称为“微博女王”的演员姚晨说。的确,哪怕是没有学过语文的人,只要会发手机短信,就能写。

  一方面,一两句话的碎片化写作,摆脱了作文格式的束缚,也降低了人们发出声音的门槛,满足了人们与生俱来的“传播欲”。另一方面,写微博能非常直接地得到认可和赞扬,几秒钟的时间写上寥寥数语,就可能有人关注,满足了自尊的需要和成就感。因此,关注自己的人越多,越爱写。根据统计,微博的力量是博客的200倍,一条微博发出后只要30秒,就可以得到微博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目击”。

  此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何燕玲表示,微博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使人们有机会随时表达情绪和感受。新浪网的一项的投票也显示,关于写微博原因,“感情发泄”占到了53%的比例。特别是在现代强大的社会结构面前,人们很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从而更加需要表达、张扬自我。因此,只要心有感触,大家都喜欢加上点评,发到微博上。

 

${FDPageBreak}

 

  沉迷微博 引发焦虑

  微博的火暴,衍生出“围脖控”、“格子控”等流行词,特指那些对微博极度喜爱、欲罢不能的人。就像白领邓林所说的,“微博让我又爱又恨,泡在微博上开心又充实,一扎进去就不想出来;可是,生活和工作也饱受影响,上班时心不在焉,女朋友也数落我。有时,我想关掉电脑和手机,可没有它全身难受。”

  过度依赖微博,成了心理学家关注的话题。有的人每天要发几百条内容,上个厕所也要微博“广而告之”,他们会反复打开和刷新页面,若发现没有评论或转帖,就会有失落感,感到不舒服。专家表示,这是极度渴望关注、希望被崇拜的典型表现。他们可能比较追求完美,内心得不到满足,希望通过不断发布信息、展示自我,得到关注和追捧。

  但是,这些微博内容很多都是“垃圾”信息或者牢骚话,时间长了反而影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因此,如果一旦发现“围脖”变成解不下的枷锁,就要警惕。可以试着用其他兴趣爱好来替代,必要时要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看微博 多交朋友

  上微博做什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73.5%的人选择“了解最新资讯”,66.6%选择“参与感兴趣的话题讨论”,52.1%选择“了解朋友动态并保持联系”。可见,看微博,也就是网友们所说的“围观”,是玩微博的重要理由。

  首先,看微博带有一定的娱乐性。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轻松看一眼,就能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大家关心什么,为聊天交友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其次,拉近人际距离,分享心得和感受。多数微博是以普通人的生活小事为内容,比如在“同学网”上,一个“中午吃什么”的话题,就聚集了上千人热议,让人觉得“知音”无处不在。最后,还有一部分人属于“自娱自乐”。他们习惯了默默品味自己感兴趣的微博,却很少发表评论。通过关注他人,进而审视自己、解读世界。

  专家指出,微博盛行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远。对此,提醒大家,微博重在发表主张、传播信息,最好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最理想的交流或交友平台,对各种信息保持客观、理性的判断,不要轻信。

  不玩微博 也是自由

  有网友表示,现在有了新的人类二分法:玩微博的和不玩微博的。

  有一些人,对微博保持冷眼旁观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微博的未来不置可否。他们之中,有人是因为对网络或电子信息不感兴趣;有人是为了特定独行、彰显个性;也有人对微博提出了思考和警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认为,过于依赖微博会让人变得思维简单、观点偏激,陷入简单的感性认识,不去深入思考,最后失去判断力。还有人说,微博可能在商业营销、明星效应有推动作用,但对普通老百姓就是个抒发情感的小工具,没必要神化。

  因此,有专家提出,微博可能更适合娱乐化的语境,而不是所有公共话题。此外,对于“爆炸”新闻,务必多方求证,不可盲目放大。最后,尽量不要发表语言过于尖锐、甚至危言耸听的信息。特别是本身言行偏激的人,可以适当少接触微博,或者在发微博前先打草稿,删除不恰当的语言。

心理热文排行榜
  • 女人什么情景下最易失身? 609750
  • 人临死前一秒会看到什么?708160
  • 乱伦:我和姐姐走过年少的伊甸园 707059
  • 男人最喜欢听女人讲的六句情话 706420
  • 40岁老处女究竟在害怕什么? 705102
  • 揭秘:艳照女星的可悲下场(图)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网络微博成瘾 探秘微博的心理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微博控,事实上,微博上瘾,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那么微博成瘾的危害你又知道多少?详细>>

微博控需谨防心理强迫症的入侵

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把每日所感所想整理成文字,发表于微博中。日子久了,就变成了微博成瘾一族。无论多小的事件,都要发一发。其结果就是易被激怒……详细>>

发微博看个性 特爱发微博很自恋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在微博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游戏人格外爱转发微博,或者爱发自拍照,另一些人则相对严肃。这些……详细>>

切勿因迷恋微博影响您的睡眠

起床了,听到邻居夫妻在吵架,她写进微博;堵车在路上,她将路况和烦躁写进微博;和朋友聚餐,菜上齐了必然先拍照发微博;晚上准备入睡了,还不忘……详细>>

心理学家教你看微博识个性

微博上外向型的人通常关注度较高,拥有较多 的“粉丝”,通常也意味着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接近。但有趣的是,他们说的话却并非一定特别多,往往保持……详细>>

  • 马丽庄

  • 杨志敏

  • 李欣

  • 陈向一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