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心理常识 > 心理前沿 > 正文
焦虑
挂号科室:心理咨询科 同类疾病:抑郁症心绞痛恐惧症脑震荡躁狂症

心理专家:轻信谣言与自我保护本能有关

2012-04-24 09:47:05      家庭医生在线

  一些网友指出,在谣言面前,造谣者固然可恶,可我们每一个人也经常不知不觉担任了 “传播谣言”的帮凶角色。“比如看到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很多人根本不会想到去核实一下看看,直接就转发了。其实只要一搜索就会发现,这往往是几年前的一个陈旧谣言,辟谣内容也一直在那里,只是无人关注。”

  不自觉听信因为自我保护心态

  为何人们往往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听信谣言、传播谣言?对于这种现象,南京鼓楼医院心理科专家杨海龙告诉记者,“其实这可能和人类的一些自我保护本能有关。”

  杨海龙分析,就拿微博上广为流传的谣言来说,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负面消息,例如前不久风传的“隐翅虫导致皮肤严重溃烂”这样的内容,就是长久不衰的谣言来源。可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轻信和传播这样的消息呢?这是因为我们本能要通过获取这样的危险信号并加以回避,让自己能够活下去。

  “其实人类的危机意识,是人类能够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这点毋庸置疑,所以人们对于负面的、有威险性的新闻,必然高度关注。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遭遇类似危机时,最快做出反应,回避或者正确处理,来保证自己的平安。从这点上来说,人类的这种自我保护心态本身是好的。”

  微博的形式适合谣言的滋生

  当然,还有一些人的自我保护心态表现得更加隐晦。“比如某人结婚、生子的消息,绝对没有某人离婚、未婚生子这样的消息传播速度快。因为前者是正常的、健康的、值得祝福的,而后者却带有‘丑闻’的色彩。这些‘坏消息’虽然不会直接起到‘警报’的作用,让人能够更好回避风险,赢得生存机会,却能够让一些人从中获得接近于‘幸灾乐祸’的满足感。”杨海龙分析,“这种‘幸灾乐祸’并不是说当事人存在什么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不过必须承认,对于一些本身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来说,当看到别人遭遇不幸事件时,可以让他庆幸于‘幸好我不是这样’或者‘原来他也和我一样’的感受,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感。这对于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心态,也使得以负面消息为主的谣言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由于竞争加剧、压力增加,许多人都处于一种或轻或重的焦虑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安全感,人们会更容易倾向于选择关注负面消息,并更容易相信这些消息的真实度。

  “微博的形式本身也更适合谣言的滋生。”杨海龙告诉记者,微博本身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社区形式,在微博里人们讲究的是短平快的交流模式,加上网络本身的隐匿性,使得人们在敢于“直言不讳”的同时,往往欠缺了理性的思考,非理性的程度也更高。加上微博是以几何速度进行传播,所以谣言一旦出现,就会加速传递开来。

(责任编辑:余莎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