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所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就是指他的行为不被社会所允许,甚至影响社会安定,或伤害他人人生安全等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表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小就出现,且在青少年时期慢慢发展起来的。
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群体约占全国总人数3‰,这一类群体确实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针对他们,并没有非常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虽然目前临床上,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表明,某种药物可能会对人格的某方面特征有所帮助,例如:让他的性格不要过于偏激,情绪方面稍微稳定一些,相对没有这么焦虑等等。但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群体而言,由于人格障碍属不属于一种疾病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加上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医院无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管、治疗,且大部分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都不会主动到医院,寻求帮助... 阅读全文
“反社会人格障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它从小就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慢慢发展,犹如烙印一般——第一,这一类人群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某些人格特质方面表现出异于普通人,偏离常态,但不同个体,他们的发病过程、发病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其次,从小就表现得比较叛逆,例如,从青少年开始,经常逃学旷课,欺负同学,或者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长大后,可能吃喝嫖赌,每一样都碰,甚至是一些伤害他人、影响社会安定的违法行... 阅读全文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但这类群体都清楚意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口头上也表示他会悔改、会改正,但行动上却无法克制自己,因此常常屡教不改。“除了一些行为上的特征外,他们在情感上也会有对应的特征——情感比较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亲情、友情等等——对父母不闻不问,对妻子、子女也毫不关心,更不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义务。” 阅读全文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国内外的许多治疗指南也明确指出:若没有合并其他精神障碍,不主张干预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但我们也不应抱着悲观心态,尽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这里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既然人的认知、行为等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格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长期、系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人格也可以得以重塑或重建,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阅读全文
由原先的单一治疗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虽然长期心理治疗对某些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其人格特质会改变,但仅仅用心理治疗对于改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Martens认为激动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治疗形式,如果与其它心理治疗、神经反馈或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那么它会更经常取得成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治疗家们找不到研究来证明药物治疗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患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现在这种格局被打破了... 阅读全文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少年的品行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让儿童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能光享受,还应履行义务和责任。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儿童、少年的不良行为倾向,要及时时行教育、批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甚至包庇纵容,以免酿成恶果。阅读全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