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患者必知的误区和八个新观念

2013-03-22 06:19:11      家庭医生在线
 

  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患者往往在冬季比较重视自己的血压,而一到炎夏的季节,以为危险期过去了,思想上就开始放松。结果,不少高血压患者出现了血压波动,甚至有的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生了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据门诊观察,不少高血压患者常常会走进以下三个误区。一是以症状代替血压。许多高血压患者只相信自我感觉,如没有头重、头晕等不适症状,就不去作血压检测。其实,血压高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甚至发生中风时也不一定有感觉。二是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就凭自己的经验乱吃药,甚至随意加大药量。三是自以为长期吃一种药不好,自作主张更换药品。这两种情况均易造成血压失控或血压降得太低而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避免疲劳、要生活有规律、要注意平衡饮食、要适当运动外,还应注意两件事。一是要自己测量血压。有条件的在早上服药前和下午2~3时各测一次。二是一旦发生血压异常,应请专科医生调整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这里需要特别关照的是,长效降压药的起效较慢,有的要一个月才起效,因此刚开始服此类药物的患者千万不要性急,有问题,应找医生解决,不要自行换药,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时,也应找医生解决。

  1.脉压差增大危险多:所谓脉压差,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程的延长,脉压差会增大。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很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为自己“虽然高血高,但低压正常”的情况感到欣慰。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脉压差是反映动脉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真正原因是动脉硬化,而不仅仅是粥样硬化,还有纤维化。脉压差增大表示血管弹性差。

  高血压病、糖尿病、衰老等都可以改变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使管壁变硬,弹性变差,动脉扩张,导致脉压增大。一般50岁以后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数值越高,危险性越大。但是,当收缩压高于130mmHg时,收缩压越高且舒张压越低,则危险性越高。如收缩压为160mmHg水平时,75mmHg的舒张压比95mmHg的舒张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2%,这就是脉压差在起作用。

  2.收缩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降压效果:以往,人们对舒张压的重视胜过收缩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血压病首先表现在舒张压增高。如一位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不超过140mmHg,而舒张压已超过90mmHg,诊断是根据舒张压来定的,因而容易引起重视。二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收缩压增高是生理现象,而舒张压升高则为异常,所以更在意舒张压升高。其实,收缩压对健康的影响更重要,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加倍。

  目前,对收缩压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数据显示,舒张压的控制率可达90%,而收缩压的控制率只有60%。以往高血压病治疗是将控制舒张压作为目标,现在看来失之偏颇,控制血压必须两头兼顾。由于收缩压更难控制,所以收缩压的下降比舒张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减压效果。

  3.低危的轻度高血压病有可能回归正常:所谓轻度高血压病,就是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病范畴。所谓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不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一段时间里,轻度高血压病有三种变化趋势:1/3人的血压上升,1/3人的维持原有血压水平,1/3人的下降至正常水平。从结果来看,有1/3的人血压可自然回归正常,他们显然并不需要用药治疗。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吃得淡些,适当减肥,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少酒、戒烟,大部分低危的轻度高血压病可以回归正常。

  因此,一旦查出高血压病,应该先请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果轻度高血压病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减压治疗。如果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该观察6~12个月,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血压升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如果观察6~12个月,就可以得到比较平均的客观水平。在此期间,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仍然升高,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降压治疗。

  4.高血压病初发年龄提前:目前,高血压病的初发年龄有提前趋势,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数高于继发性高血压病人数。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与遗传和肥胖有关,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子女患有高血压病的可能性较大,发病年龄也较早。肥胖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继发行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是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脏先天性畸形、肾动脉狭窄等。由于两类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一旦发现青少年血压升高,应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最重要的是查尿常规和血钾,如果肾功能或血钾异常,大多数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病,应进一步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无法根治,继发性高血压病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一样进行降压治疗。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12岁以上者与成人相同,12岁以下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而异,低于成人标准。青少年的血压测量,判断舒张压的标准不是低音消失,而是以渐变音为准。所以,家长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学会给孩子正确地测量血压。

  5.用非降压药缩小脉压差:对老年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病患者,传统的降压治疗是通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来缩小脉压差,但作用有限。现在认为,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血糖增高、吸烟等,都可影响动脉内皮功能,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因此,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是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在这个方面,非降压药的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这类药物有以下几类:

  (1)硝酸脂类药物:可直接舒张大动脉血管平滑肌,改善大动脉弹性,发挥作用较快。

  (2)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具有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还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他汀类药物改善动脉弹性和缩小脉压差的作用相对较慢,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显效。

  (3)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有可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但剂量和疗程还缺少证据。

  (4)胰岛素增敏剂:存在胰岛素抵抗者,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以改善血管弹性,但需要3~6个月才能显效。

  6.长期降压治疗好处多: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上的最大问题是用药不规范,包括用药断断续续,或在血压下降后停止用药,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压病患者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后无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就需用降压药实施长期有效地治疗。首先,经过降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这是降压治疗的结果,但平均停药6~8个月后,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仍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停药,在这段时间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压上升,将使与血压有关的重要靶器官处于失保护状态。其次,血压恢复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恢复正常,通常这些病变至少要经过两年的治疗才能得到改善。第三,有不少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事实上,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最容易发生在启动治疗的2~4周,长期治疗后,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少。如果经常停药,患者就要不断无谓的接受启动治疗时期的副作用。第四,有些患者担心血压正常后继续治疗会使血压越降越低,因此他们会在血压较低的夏季停止用药。其实,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周围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压就不会再降低。

  7.尽量用长效药: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分,降压药分长效药和短效药两大类。然而,从药物效价比的角度而言,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量用长效药。一是因为长效药服药次数少,不容易忘记,患者将由此得到长期规范化的治疗。短效药服药次数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遗忘,缺乏保护的时间将使人体处于危险状态。二是长效药降压平稳,血压的波动较小。短效药降压使血压波动大,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一定损害。

  如果需用短效药时,注意不要用单一的短效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即将几种短效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或直接用复方短效药,以减轻降压导致的血压波动以及减少服药次数。

  8.高血压病是一种综合征: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也是代谢紊乱综合征。血压上升的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许多代谢改变,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在一起,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其他代谢方面的改变,如果出现其他代谢问题,治疗应与降压同步进行。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高血压饮食方案 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突发高血压急症应如何应对?

        早期高血压比较常见的一些症状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