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患者安全度夏“八须知” 日常“八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和高血压。
在天气炎热情况下,下列因素可引起发病: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黏度增高;血管为散热而扩张,诱发出血。
专家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度夏,可掌握如下八个生活小常识:
降温要缓步来。切忌突然走进低温房间,否则将造成体表血管突然大面积收缩,血压波动剧烈。
警惕“魔鬼时间”。每天6时至11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开始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心血管病人在这一时间段内尤其应注意避免大的运动量,避免情绪波动。
3个半分钟。起床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
常饮绿茶。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多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又因绿茶有强抗氧自由基作用,有良好的防癌、防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夏季饮料。
膳食以“红黄绿白黑”通吃最好。“红”是指红葡萄酒,适量饮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黄”指黄色蔬菜,“绿”指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白”指燕麦粉、燕麦片,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黑”指黑木耳,对降低血黏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勿暴饮冰水。猛喝冰凉饮料来降温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午睡半小时。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戒焦戒躁。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心脑血管病患者特别要小心。预防心绞痛、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养生方法是淡泊宁静。
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调整饮食习惯
盘点:九大食物可预防心血管病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邻居患幽门螺杆菌送来炖鸡块,能吃吗?
2024-10-24上午服过中药,现能吃非洛地平缓释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经推迟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动脉高压治疗医院如何选择
2024-10-24丹参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动脉硬化和心绞
2024-10-24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门冬氨酸钾
2024-10-24复方丹参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症的治疗
2024-10-24奶奶心绞痛发作时痛得没气,能立刻缓解
2024-10-24
热门文章
房颤治疗新进展,从药物到手术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级标准:评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关键指标
2024-10-17锻炼血管的简单方法有这些
2024-10-16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吗?解读红酒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2024-10-16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标
2024-10-16胆固醇高吃什么好?这些食物帮你科学降脂
2024-10-15降压药的价格和药效有很大关系吗?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