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疾病 > 心肌梗塞 > 正文

心肌梗塞后五大降压误区 运动是预防的最好措施

2013-05-03 09:27:28      家庭医生在线

现在倍受重视的问题之一,就是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方法。但调查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陷入了一些降压误区。许多心梗后的病人经常频繁地换用各种降压药,或是听别人说某种降压药好就随便换药。他们觉得只要能降压,选哪种降压药都一样。高血压患者要警惕了,为了你的健康安全,必须了解这些知识。那么会陷入哪些误区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分析。

误区一:只要能降压,选择哪种降压药都一样。

许多心梗后的病人经常频繁地换用各种降压药,或是听别人说某种降压药好就随便换药。他们觉得只要能降压,选哪种降压药都一样。其实,对于心梗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应该首选既能降血压又能保护心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如捷赐瑞、蒙诺、洛汀新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如科素亚、代文、安博维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康可、达力全等)和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

短效的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而且短效制剂血压波动大,增加心梗后死亡率,所以不宜选用。如果有大面积心梗导致心功能受损,加用β受体阻滞剂要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观察心衰症状是否加重,逐渐加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要停药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以免诱发心绞痛。哮喘或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β受体阻滞剂禁用。

心梗后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血压控制情况。如果一种降压药不能控制好血压,那么可能要加用另一种降压药,按照“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安全经济地将血压降到目标值。如果血压控制得不满意,或是波动很大,可以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是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了解自己全天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用得太好,会有耐药性。

这是一个常见误区,降压药不会像抗生素那样使用久了会产生耐药。因细菌和病毒会产生基因突变,一种抗生素应用久了会产生耐药菌株。高血压的病因里没有发现细菌或病毒起作用,目前也没有发现耐药现象。

最近几年科学研究发现,有药物抵抗现象(如阿司匹林抵抗),系先天遗传,由病人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这也可以解释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为什么不一样。降压的目的既要降血压又要保护各个脏器,所以选药物时就是要考虑这两个方面,遵照循证医学,而不是等到脏器功能不好了再选择好药,而且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

误区三: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为了保护心脑肾这些重要脏器,把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是降压治疗的目标。对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进一步损害心脏,但并不是说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量I与压力U(即血压)成正比,与血管阻力R成反比,可用公式表示I=U/R。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斑块阻塞血管,即血流阻力增大(R增加),此时如血压U太低,冠状动脉血流I肯定进一步降低。单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供应角度看,血压越高越好,但血压太高会增加心脏负担,损害心脑肾功能,也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所以有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它既能保证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又不损害心脑肾各个脏器。

一般来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为了减少心肌氧耗,心梗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要求降至130~120/85~75毫米汞柱,舒张压不能低于70毫米汞柱。对于已经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如果冠脉血管病变已成功置入支架,血管已经通畅的心梗后患者血压可以降至115/75毫米汞柱。

如果是老年患者,血管病变没有进行成功地介入治疗(血管阻力R很大),那么血压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对于老年人来说,降压应逐步进行,如果没有头晕、乏力、疲倦等低血压反应,血压可以进一步降到目标值。患者在规律服用降压药期间如果血压骤降,需警惕再次心梗,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误区四:只要感觉好,血压一定不高。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注意监测血压,觉得自我感觉很好,头不昏眼不花,血压一定不会高。这些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不适就诊时才发现血压高。

我们常说高血压是“无声杀手”,这是因为很多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要等到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后果出现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它造成的危害。人的血压受情绪波动、季节变化影响很大,寒冷季节血管收缩,此时的血压会比夏天高,降压药的剂量也要增加。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误区五:降压药什么时候吃都一样。

降压治疗需要规律服药,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这很重要,时常忘了吃药,什么时候记起来了就补上一片;还有些高血压病人只要不舒服就随便找点降压药吃下去,也有一些病人因为早晨要抽血化验,就不吃降压药。这些做法都是既不科学又不安全的。

那么,高血压患者究竟应该怎样正确服药呢?人的血压一天之中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早晨9~11点,下午3~6点,在我们入睡后血压就会逐渐下降。

为了保持一天中血压稳定,如果服用24小时长效制剂,在早晨起床后服下一片就可以了。如果是短效制剂,可以在早晨醒后就服用;一天中最后一次服药最好在下午6点之前,这样降压药的血药浓度与血压的峰值能较好吻合。

过晚服药会导致夜间重要脏器血流灌注过低,这样对老年人尤为不利,很容易诱发脑梗。像前面那些患者那样不正确服药,血压忽高忽低控制不好,对脏器会造成更大损害。高血压患者只要做到合理选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达标,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冬季急性心肌梗死多发跟温度有一定关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因硬化等原因而较为狭窄,天一变冷,血管更容易收缩或者痉挛,使血管变得更细,造成心脏、大脑等供血不足而发病。疾病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提示,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重视这些信号。而最突然的疾病的一种也莫过于急性心肌梗死,但总体而言还是会给人们信号的。为了避免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建议那就是多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运动。

【心肌梗死的征兆】

冬季急性心肌梗死多发跟温度有一定关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因硬化等原因而较为狭窄,天一变冷,血管更容易收缩或者痉挛,使血管变得更细,造成心脏、大脑等供血不足而发病。

好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提前数周就出现了,还有一部分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还会反复出现,就看本人重不重视。

如果患者认识到这些先兆并及时处理,有的患者可以免于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发生心肌梗死,梗死的生理范围也较小,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易于康复,存活率也明显提高。而如果不重视这些信号,抢救不及时,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

这类症状包括: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有些心脏病人平常也有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一般能缓解。但是,急性心肌梗死者的心绞痛更严重,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左肩、上肢或咽喉部,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同时,这种疼痛还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的剧烈不适。此外,如果你是冠心病患者,突然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征兆,不能忽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停下手头工作,这种情况是严禁病人走动的,要严格卧床休息,并保持周边环境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并立即拨打120。如果条件限制,也可以待病情稍稳定后,让人用担架抬患者上医院治疗,运送途中可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

1、拒绝烟的诱惑:吸烟、高脂血症是现代社会的通病,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之一,心脑血管患者在生活中要做到戒烟,坚持清淡低脂的饮食。

2、多做趣味运动: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这是老年人应有的心境。运动也是康复医学的一种常用方式。刘淑娟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适当参加体育运动,这些运动不以激烈竞争为目的,而以增加乐趣为主,同时又不会太劳累。此外,运动开始时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运动结束时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对心脏不利。

3、别勉强“负重”:此外,冠心病患者绝对不要勉强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这种生理效应与用力排大便类似,会增加身体内环境压力,也是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4、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不适。医学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药物进行保护。

同样道理,洗澡的水温不能低,但也不能过高,不然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脑缺血,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最好。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体重反弹易致心血管疾病

哪些疾病会引起心衰

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