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疾病 > 心肌梗塞 > 正文

五因素诱发心肌梗死 心梗塞引出六大并发症

2013-10-21 09:54:28      家庭医生在线

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可让我们更好的预防疾,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经常熬夜、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都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希望大家多多加强养生预防意识。

心肌梗死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1、 便秘 : 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者并非罕见。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而诱发。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过度疲劳和连续紧张的劳累: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

4、寒冷、低温:突然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在冬春寒冷季节,持续低温、大风、阴雨天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

5、暴饮暴食:周末、节假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 食物 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说:国际性大规模研究显示,90%以上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可以通过已知的危险因素预测到,这些危险因素是: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紧张、不 健康 饮食和缺乏体育 锻炼 。这些危险因素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10个心肌梗死9个可以预防。专家特别强调指出:不要把心血管 疾病 误认为老年 疾病 ,心血管 疾病 的危险因素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心血管 疾病 的防治需要实行连续的终身管理策略,即从青少年抓起,中年强化,老年继续。如果能始终保持 健康 生活方式,并配合使用适当的预防药物,可以明显延缓老年人心脏老化,实现人老心不老;但是如果不重视预防,即使年纪很轻,心脏很可能已经不年轻。维持心脏 健康 ,延长生命,主要靠自己。他请大家记住几个与 健康 相关的数字:第一是“0”,即吸烟是零;第二是“5”,总胆固醇要降到5毫摩尔/每升以下;第三是“30”,每天运动30分钟;第四是“140/90”,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心肌梗塞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给许多患者带去了生活上的痛苦。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5种因素诱发心肌梗死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心肌梗塞会引发的六大并发症

 心肌梗塞的发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一些人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全,所以在发病后没能够及时的进行合理的救治,最终导致了疾病的恶化,给自身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生活中还是要多了解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心肌梗塞会引发的六大并发症。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主要为二尖瓣乳头肌)因缺。坏死等而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二)心脏破裂。为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三)室壁膨胀瘤。发生率国内尸资料为20%,临床资料为28%,为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梗塞部位的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见于心肌梗塞范围较大的病人,常于起病数周后才被发现,体检可见右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较广泛,可有收缩期杂音,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X线检查可见心缘有局部膨出,透视或记波摄影可见该处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和门电路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可显示膨胀瘤,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室壁膨胀瘤的异常搏动,并发室壁膨胀瘤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栓塞,但在心肌梗塞愈合后少有破裂的危险。

(四)栓塞为心室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破碎脱落所致。国外一般发生率在10%左右,我国一般在2%以下,见于起病后1~2周,如栓子来自左心室,可产生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如栓子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可产生肺动脉栓塞。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于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偶可发生于数天后,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

(六)其他尚有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或其它部位的感染,肩-手综合征(肩壁强直)等。

心肌梗塞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心脏疾病,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及时的做好防护,积极的配合治疗,一旦发现身体异常需要我们及时的就诊。而对于患者的日常防护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够因为一时的疏忽来影响身体健康。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必知7点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人群中呈高发趋势,由多种原因引起,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我们该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呢?首先要注意远离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做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必知7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有效 治疗 ,病情便可趋向稳定,此即为“痊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冠心病的消失,患者要保持不再发病,还需在衣食住行医加强以下方面的注意。

1、情绪乐观勿焦躁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培养“顺其自然”的态度,遇事不急不躁,劳逸适度,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缺血。

2、适度运动勿过劳

患者可以从出院后2~3个月开始锻炼,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量过大。如有累的感觉或每分钟脉搏超过110次时,提示运动量超负荷了,应立即停止运动。

3、结伴外出勿忘药

尽量不单独外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应急药(如硝酸甘油片)和写有亲属联系电话及病史简述的标记名片,以便在遇到不测时,利于他人帮助抢救。

戒除烟酒勿高脂提倡戒除烟酒,心肌梗死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发生率大约为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此外,饮食宜低糖、低脂肪。不要吃得过饱,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各种动物内脏、无鳞鱼、鸡蛋黄等。

4、定期复查勿麻痹

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隐患依然存在,一定要克服“万事大吉”的思想,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 如果再出现胸闷憋气、心悸、出冷汗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5、大便通畅勿忘“素”

应多吃蔬菜素食,保持大便通畅。已有便秘的要及时服用缓泻剂,保持每1~2天排一次大便。加强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必要时作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

6、“四血”指标勿忘查

所谓“四血”指的是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这四个因素都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复发密切相关。患有高血压、*25120*和脑血管病的病人,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并应定期复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高于正常值,就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7、常服中药勿留瘀心肌梗死

在中医学中属“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中医认为与阻滞于心脉相关。病后若常有憋气、心悸、面白神疲、怕冷喜暖、舌淡胖嫩且舌苔白腻者,宜 服。若为心前区有刺痛、胸闷气短、舌暗红或有者,可选中成药调理。平日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潘生丁以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肌梗死的 复发。

为了远离急性心肌梗死,在生活中对我们要做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措施,勤锻炼身体,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生活饮食健康是很有必要的,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上做好自我调理的工作,身体就能一直保持健康。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便秘引发糖尿病老人心肌梗死

便秘竟然是糖尿病老人心肌梗死的“帮手”!许多人都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便秘的危害虽大,但是还不至于要了人的命;但“便秘会导致心肌梗死”对于……详细>>

心肌梗死的五大症状

心梗有什么症状?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会有50%-80%的人在“急性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一般发生先……详细>>

心肌梗塞的前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19例分析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本文对我院1982年1月~1997年6月AMI院内死亡的112例患者中经心包穿刺或超……详细>>

劳累因素可诱发心梗 心肌梗塞患者注意什么

专家表示,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很容易引起心梗发作。除了心理因素外,缺乏锻炼、……详细>>

冬季易高发心肌梗死 冬季少吃火锅可预防

寒冷的秋冬季,气候变化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由于血压、心率变化大而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由于冠心病患者多有高血压……详细>>

  • 杨康

  • 张申

  • 陈莲芳

  • 梁健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