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知识 > 疾病百科 > 正文

64排CT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

2014-02-14 08:17:44      家庭医生在线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51医院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04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期健康体检组12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规律,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根据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分成非腔隙性脑梗塞(64例)和腔隙性脑梗塞(40例),进一步探讨易损斑块与非腔隙性脑梗塞的相关性。 根据CT横断面原始图像及2D、3D后处理图像,详细分析并记录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目、类型、狭窄程度以及颅内动脉瘤。结果显示:共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451处,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斑块13处(2.9%),颈总动脉62处(13.8%),颈总动脉分叉部246处(54.5%),颈内动脉32处(7.1%),颈内动脉颅内部98处(21.7%)。

缺血性脑卒中组颈总动脉斑块比例为17.2%(51/297) ,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内动脉斑块比例为9.1%(27/297),明显高于对照组3.2%(5/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梗塞侧颈动脉的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或闭塞率分别为19.3%(26/135)、25.9%(35/135),明显高于正常侧颈动脉5.9%(9/152)、4.6%(7/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

非腔隙性梗塞侧颈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38.0%(27/71),明显高于腔隙性梗塞侧颈动脉12.5%(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塞侧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率为67.4% (91/135),明显高于正常侧颈动脉30.3%(46/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非腔隙性梗塞侧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率为83.1%(59/71),明显高于腔隙性梗塞侧颈动脉50.0%(3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OR,1.740;95%CI,1.002-3.021)和易损斑块(OR,2.865; 95%CI, 1.047-7.813)与非腔隙性脑梗塞有很好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为9.2%(15/163),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常见的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斑块比例增加。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易损斑块可作为非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危险性。64排CT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形态和成分,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责任编辑:陈立荣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