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的运动保健贵在坚持
心肌病是心脏病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5年存活率仅25%,患者通常生活无法自理,并反复住院,一般其病程晚期住院间隔平均27天左右,且绝大多数患者在病榻上度过余生。目前,心肌病在我国居心脏病发病率第四位,国际上公认的根治方法是心脏移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心脏移植还无法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心肌病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没有进行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肌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是在心功能测定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并结合药物治疗。
传统的观点是:病人一旦被诊断为心肌病,惟恐增加心脏负担,不敢活动,终日卧床。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长期卧床会引起血液黏度增加,易引起静脉血栓、骨质脱钙、肌肉萎缩、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前面提到的患者就是由于长期卧床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因而反复住院。
现代医学证明,运动康复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适当的运动可使运动肌群代谢改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从而使运动时血液循环效率提高,相对减少对心脏射血的要求;运动可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腹式呼吸有利于对肝脾按摩,减少内脏淤血及改善内脏功能;运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炎。
专家指出,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训练强度不能过大,否则心脏不能耐受,易发生意外,必须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决定训练强度,不能超负荷运动。比如,你只有步行耐量,就不能参加长跑;只有打太极拳的耐量就不能跳健美操。心肌病的运动康复有几个注意事项:首先是个体化原则,不同年龄、性别及兴趣不同的病人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其次是循序渐进原则,运动锻炼第一步是恢复患者发病前的原有功能,例如生活自理能力,第二步才是在此基础上恢复运动及工作能力,切忌盲目求快,发生意外;第三在运动训练中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如果中断运动,原有训练效应可以在数周内完全消失;第四是要注意全面性原则,不能只注重某一肢体的活动,那样易产生单个肢体的疲劳,不同肢体分别运动则不易产生疲劳,并且多样化的全面运动还可以起到协调的促进效果。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脉颗粒治疗?
2024-10-24高血压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壮骨通痹胶囊
2024-10-24硝酸异山梨酯片能治疗哪些病?
2024-10-24心绞痛能否使用复方丹参片?
2024-10-2420 岁腰硬胸痹伴头晕目眩等症状是何
2024-10-24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
2024-10-24血压高有遗传史,服药后正常,能长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热门文章
TIMI分级标准:评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关键指标
2024-10-17锻炼血管的简单方法有这些
2024-10-16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吗?解读红酒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2024-10-16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标
2024-10-16胆固醇高吃什么好?这些食物帮你科学降脂
2024-10-15降压药的价格和药效有很大关系吗?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