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知识 > 疾病诊断 > 正文

如何判断是否患脑膜瘤

2014-02-19 20:24:12      家庭医生在线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不仅可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一)头颅平片

脑膜瘤异常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改变。单纯颅内压增高无定位、定性价值,松果体钙斑移位诊断价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则有定位和/或定性价值,其中脑膜瘤经平片检查定位者占30~75%,定性者为20~30%。

1、 骨质改变

包括骨质增生和/或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生,前者表现骨质增厚及密度增高,后者则显示内板局限性向颅内突入,状如山峰,较为特征。

骨质破坏:可限于内板,或内、外板完全破坏而形成缺损,甚至肿瘤突入头皮形成肿块。

2、 肿瘤钙化

见于3~18%肿瘤,可为点、片状,明显者为雪团状,颇具特征。

3、血管压迹改变

显示脑膜动脉压迹增宽,内板放射状血管压迹或棘孔扩大。

小结:头颅平片检查易于发现脑膜瘤引起的骨质变化,效果优于MR检查。并有可能因头外伤等原因检查而意外发现无症状脑膜瘤所致的骨质改变。内板局限性骨增生、脑膜血管压迹增宽和雪团状钙化均高度提示脑膜瘤,但不能确切指明肿瘤大小及与相邻结构关系,而需进一步行CT或MR检查。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