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
QQ登录微博登录
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正文

老年人易发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警惕四大高危因素

2014-05-28 10:26:03      家庭医生在线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即在平卧、下蹲后突然站起,收缩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恶心、心悸等。老年人因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诱导下,体位性低血压就更容易发生,餐后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和全因死亡密切相关。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有四大高危因素,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因素或学说有:

1、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导致中枢或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

2、体内传导功能缺陷使去甲肾腺素的合成不足。

3、儿茶酚胺的代谢障碍构成植物神经和锥体外系疾病的基础而多巴胺脱羧酶及高香草酸等也发现减少。

4、下肢及内脏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反应失常因而发生站立时小动脉反射性收缩障碍及静脉回流下降。

(责任编辑:吴洁媚 )

相关文章推荐

早搏睡不着怎么办

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室收缩前,提前一拍或多拍地跳动,给人一种心跳不规律的感觉。早搏睡不着困扰很多人,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如果你也面临这个问题,应...详细»

脑梗吞咽困难怎么办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吞咽困难等症状。当患者面临这样的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担忧。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这种症状,并提...详细»

早期心脏疾病怎么治疗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早期心脏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就有望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本文将详细介...详细»

颈动脉斑块可以按摩吗

颈动脉斑块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旦颈动脉斑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很容易阻塞颈动脉血管,导致脑缺血、头晕、失眠甚至中风。脑梗死可以说对人体有害。有些人想...详细»

如何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瘫痪等严重后果。那么,脑血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p...详细»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