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痛怕冷小心下肢动脉硬化 日常应该如何预防
这两年来,54岁的张先生总觉得自己两条腿疼,还有点发凉,左脚走路不敢使劲。近日,症状越发严重的张先生来到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为“左腿动脉狭窄”,提示患上了左腿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0.74%,男女比约为6:1~9:1,且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提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最早出现的症状有:脚发凉、怕冷、麻木、患足趾甲增厚、皮肤干燥变薄及间歇性跛行等。其中,间歇性跛行是典型的早期动脉缺血的指征,它的特点是走一段路后,便感到下腰、臀部、大腿内侧或小腿部、脚底板有疲累感、麻木疼痛,刚开始可能走1000米以后疼痛,逐渐走500米、300米就痛,最后可发展到走100米、50米即痛。而常被误诊的老寒腿、脉管炎都没有这个特点。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不要认为是衰老现象,需警觉到可能是下肢肌肉缺血的信号,并立即就医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人群
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龄等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对于活动少的人来说,他们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代谢缓慢,血液中的杂质较多,也容易形成血栓。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身体指标,戒烟。人体在35岁以后,动脉开始有脂质沉积,就应当关注自己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情况,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早、中期患者可接受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果出现重度间歇性跛行,不行走也发生疼痛或坏疽则需要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78 岁女性常感累且腿脸浮肿,能服强
2024-10-22高血压患者突发不适后头晕的原因是什么
2024-10-22如何治疗高血压及平时的注意事项
2024-10-22高血压患者能否服用海狗丸
2024-10-22血压 168,空腹血糖 11,病情是
2024-10-22高血压患者能否食用香蕉
2024-10-22服用心痛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2血压 90 - 160 用哪种药治疗
2024-10-22
热门文章
TIMI分级标准:评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关键指标
2024-10-17锻炼血管的简单方法有这些
2024-10-16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吗?解读红酒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2024-10-16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标
2024-10-16胆固醇高吃什么好?这些食物帮你科学降脂
2024-10-15降压药的价格和药效有很大关系吗?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