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夏季注意什么 高温天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夏天气温升高致使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将比平时增加3倍到5倍,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心肌供血。同时,人体排汗等致使体液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堵塞的几率。此外,人在高温状态下,将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等状态,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几率。因此,中医提倡“冬补三九、夏养三伏”,心血管疾病患者夏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运动时段:炎热夏季外出活动最好安排在较凉爽的下午或晚上。早上6点到9点尽量不要锻炼,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缓,易诱发血栓的形成,如勉强运动则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
注意凉爽适度:从炎热的室外回到室内,如直接对着空调机等吹冷风,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病患者发生意外。此外,过量食用冷食可能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增高,造成严重后果。
注意合理作息: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午睡半小时可使血压及心率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1/3,而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则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且每餐不宜过饱,以不饥饿为标准。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白开水。此外,冠心病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日一次定时排便的习惯。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合理饮食,适量补水
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的膳食宜“多汁多彩”,多食用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或绿叶蔬菜,能减轻动脉硬化。适量进食白色食物(如:燕麦粉、燕麦片等)和黑色食物(黑木耳等),能有效降低血黏度和胆固醇。
此外,心脑血管患者每日需主动、适时、适量饮水,以避免因未及时喝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血液浓度升高,发病率上升。
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2、起居有节,减少外出
在夏天,老年人宜静养为主,忌运动过量。许多老人习惯早起晨练,但调查显示早晨6~10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70%—80%,因此应尽量避开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外出时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产生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要避免温差过大,调节室内温度,使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
3、戒除焦躁,平心静气
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最高。炎炎烈日、暑气逼人,人们极易产生焦躁情绪或受到外界不良情绪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定、激动、失控,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节情绪不仅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4、防暑降温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8℃左右为宜。同时特别应注意避免刚从炎热的室外回来后,就对着空调机的冷风长时间直吹,这样最易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意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5、居室内外温差大
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一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怀孕三十天婴儿心跳不规律是何原因
2024-10-21什么是妊娠高血压?如何应对?
2024-10-21高压氧治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024-10-21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4-10-21怀孕四个半月听媳妇肚子有类似心跳咋回
2024-10-21高中生练体育,无家族史,血压 76/
2024-10-21怎样有效阻止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024-10-21血栓心脉宁片有何具体功效
2024-10-21
热门文章
TIMI分级标准:评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关键指标
2024-10-17锻炼血管的简单方法有这些
2024-10-16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吗?解读红酒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2024-10-16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标
2024-10-16胆固醇高吃什么好?这些食物帮你科学降脂
2024-10-15降压药的价格和药效有很大关系吗?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