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知识 > 疾病百科 > 正文
血栓性疾病
挂号科室:心血管外科 同类疾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病慢性肠系膜缺血

血栓病用药过量易引起出血 得了血栓病该怎么办

2017-04-06 09:19:04      家庭医生在线

在血栓病的治疗方面也要十分慎重,如用药不当,一方面可能疗效不足,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血栓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因用药过量带来出血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抗血栓治疗应用的药物,依药效学可分为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抗凝药物种类很多,临床上较常用的有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外科大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高凝状态者,也可用于心脏手术、肾脏血液透析的治疗。

近年来推出的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皮下注射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华法林是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可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发生率。抗血小板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其中噻氯匹定为特异性抗血小板聚集剂,效果强于阿司匹林。其适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过性脑缺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也可用于预防脑血管、冠状动脉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溶栓药物主要作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常见的包括链/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因其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都需要在专门医师指导下住院使用。

近些年来,随着制剂水平的不断提高,抗栓药物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倡导在血栓病治疗中开展靶向治疗,通过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粒将药物定向运载到血栓形成部位或易发部位,早期安全地干预血栓形成。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久的将来就会运用于临床。

血栓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急性期药物治疗原则。

(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外科治疗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3。康复治疗

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

预后脑血栓形成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存者中病残率亦较高,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再次复发。所以一旦得了脑血栓,一定要终生服药预防复发,并且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预防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

1。注意控制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但也注意不要将血压降得过低。因为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血管栓塞。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已有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预防治疗。

3。平时尽量不吸烟、不大量饮酒

4。定期检查

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胆固醇和血脂和颈动脉超声。

5。健康饮食

如肥胖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适当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鸭、鱼类、蛋类(少吃蛋黄)、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6。其他

避免劳累熬夜生气,保持大便通畅。劳累上火容易导致便秘,可进食苦瓜等食物,也可间断服用中成药。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