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知识 > 疾病百科 > 正文

糖尿病可引发心脏病 “糖心病”有什么特点?

2017-05-20 08:19:22      家庭医生在线

苹果有糖心的,心脏也有糖心的?当然这是形象比喻,不过我们确实习惯把糖尿病性心脏病叫做“糖心病”,意在阐明这种心脏病是因“糖”而起的。

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70-80%最后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临床上讲的“糖心病”还可以继续细分为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肾动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等,较之正常人存在更为严重和弥漫的病变,可造成更多的溃疡、斑块和血栓,因而明显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脏病,甚至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就存在冠心病了。

“糖心病”有什么特点?

体位性低血压:健康人无论坐立行走,机体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血液供给,以尽最大限度维持血压平衡。而糖心病患者因为植物神经受损,血管张力无法有效调节,自然就无法合理及时地舒张和收缩。所以当患者从卧位突然起立时,会出现一过性收缩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0 mmHg),伴随而来的是头昏、眼花、出汗,甚至晕厥。

静息时心跳加快:人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其中交感神经能使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正相反。糖心病患者因为副交感神经受损,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以心率“额外的快”,而且这种“快”比较固定,也就是说即使患者静卧休息也一样很快(一般可达90次/min,严重者130次/min)。

毫无征兆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诱因是心肌缺血缺氧,发作时患者会产生明显的痛感,有人形容“像刀绞一样”。然而糖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脏痛觉传入神经的功能,心肌梗死发作时反而感觉不到明显的痛楚——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极容易因此而漏诊、误诊。

心脏病患者怎么护理?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4。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5。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6。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7。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8。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