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疾病 > 心肌炎 > 正文

怎样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预防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

2018-05-27 08:40:07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出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立克次体等)直接感染心脏内膜面引起炎症并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内部有非常数量的微生物及比较少的炎症细胞。瓣膜是最容易受伤的位置,同时一旦出现感染,也最容易在心脏的间隔缺损部位或者在腰索与心壁内腥。根据病程、有无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其他临床表现将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一、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心脏情况:

1、人工心脏瓣膜;

2、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

3、外科建立的体肺动脉分流;

4、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继发瓣膜疾患;

5、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6、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者

7、二间瓣脱垂伴关闭不全。

二、不需预防的心脏情况:

1、单纯性房间隔缺损,因左右房压力差不大,很少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2、非补片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

三、预防措施:

包括对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适时给予手术纠治,并在一些非心脏手术(如拔牙、中心静脉插管)前,给予积极的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四、防止ESBLs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1、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除非病情危重或并发细菌感染,不宜轻易采用抗菌药物。

2、掌握好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原则:如单用时难以控制的混合型感染或致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等,一般使用二联即可,过多药物联合应用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会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在药敏试验未获结果之前,对急重患儿,特别是ICU患儿可先根据临床初步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可能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药敏结果报告出来后,应立即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敏感、窄谱、最有效、毒性最小的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的经验治疗应根据当地病原体的流行病原学资料,以及它们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模式来决定的。

4、针对性地交替使用抗生素的应用策略。根据细菌耐药的变化,有计划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交叉感染。尤其对高危患儿更应强调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提高医护质量,做好病房空气消毒,对静脉输液装置、雾化器及各种导管、插管等物品及时消毒与定期更换。

(责任编辑:庄闲婷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