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关注 > 会议论坛 > 正文

广州东部首个房颤中心正式揭牌 为房颤患者保“房”消“颤”

2019-04-27 22:03:06      家庭医生在线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在我国房颤发病人群已逾千万。房颤会导致卒中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约有10%-20%的房颤患者会诱发卒中,疾病负担给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房颤的治疗往往并不规范,同时患者自身缺乏对房颤的正确认识,无法做到正确的长期管理。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致力打造国家级房颤中心,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技术并开展房颤长期管理,造福房颤患者。4月27日下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董吁钢教授正式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东院)房颤中心揭牌,预示广州东部首个国家级房颤中心将正式落户东院。


专家为房颤中心成立揭牌

房颤管理困难重重 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在我国虽然房颤患者众多,但仅有40%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房颤,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房颤管理的认识。能够及早的到医院做房颤的相关检查,有利于更早的发现和管理病情,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涌现出许多测量脉搏的新兴电子产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检测房颤。

抗凝药物和控制室率、心律的药物是治疗房颤的俩种主要药物,国内房颤患者抗凝比例约为30%,远低于世界水平,同时室率、心律控制药物应用往往也不够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导管消融技术、微创心耳封堵手术等新型技术在房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总体的普及度还不足,须进一步提高和普及房颤消融手术的水平。

此外,房颤长期管理还存在欠缺,随访不足,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较低。

对此,董吁钢表示,中国进行房颤综合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要真正做到规范化必须着力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技术、开展房颤长期管理,并成立中国房颤中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房颤综合管理模式,完善房颤患者全程管理流程,让患者得到快速、规范、低成本救治。


房颤患者切忌擅自停药 积极防治提高生活质量

家住白云区的76岁黄阿姨,持续性房颤很多年,一直都按医生指示服用抗凝药物予以治疗,上月底因为出现了牙龈出血,自己就停了服用药物,但仅仅过了4天,随即出现严重的大面积脑梗,再到医院进行抢救时已无力回天。

中山一院东院心内科郑东诞副主任介绍,众多房颤患者并无意识到病症的严重性,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容易粗心大意或私自用药停药,往往导致不可想象的恶果。

郑东诞回忆道,曾有一位近80岁女性病人,因为反复胸闷、心悸、气促长达3年,后来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和快速性房颤,在多家三甲医院求医无果,来到东院后经过积极控制心衰并予以射频消融治疗,由不能下床活动到自由走动,而且气促现象明显减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郑东诞表示,遇到房颤只要能及时对应治疗,患者远期预后可以得到很好改善。

“不管工作生活多忙,要尽量保证睡眠和休息,同时放松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才能远离房颤和心血管疾病。”郑东诞提醒,房颤患者一般都会有心跳加速、心脏搏动明显、胸闷或胸痛、头晕目眩、运动呼吸困难等,但也有部分房颤患者是“无症状性房颤”,因此,遇到上述情况,要紧急前往医院就诊,避免错过救治时机;同时,部分心脏功能不好或有心脏病家族遗传史患者,应定期检查心电图,排查房颤。


郑东诞教授接受采访

东院房颤治疗技术日趋完善 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据了解,中山一院东院在2018年完成射频消融术近30例,并于今年完成第1例左心耳封堵术(世界领先的全新微创手术),为广州东部树立了房颤治疗新标杆,有力促进了广州东部医疗技术尤其是房颤救治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群众保“房”消“颤”。

目前东院心内科具有IABP、呼吸机、床边透析机、重症监护等重症救护设备,能实施紧急PCI术、射频消融术、临时起搏器安装术、有创血压监测、床边透析等操作和设备支持,具有高精尖人员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经过多年发展,中山一院东院房颤救治水平已处于广州东部领先地位,通过多学科、多院区团队优良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高级生命支持治疗,让更多房颤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机会,让生命得以延续。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董吁钢
擅长疾病:
人工心脏起搏、心血管危重病,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等的诊治。 [详细]

(责任编辑:朱利祺 通讯员:何旭鹏)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