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 防治卒中从健康生活做起
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口号是“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脑卒中仍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王艺东教授表示,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
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
王艺东教授介绍,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内或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突发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而出血性脑卒中又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情绪抑郁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和可干预两大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遗传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
王艺东教授介绍,一些基础疾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因素。(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73%脑卒中造成的疾病负担与高血压有关。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以及时发现血压增高。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65岁以上老年人可降至150/90 mmHg以下。(2)糖尿病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使用降糖药物,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3)与脑卒中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的血脂异常主要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甘油三酯增高,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脂的首要步骤,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4)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发生脑栓塞,发病风险比健康人高4—5倍,多数患者需要服用抗凝剂。其他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5)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也大大增高,通常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王艺东教授指出,预防脑卒中,需要戒烟、避免大量饮酒、控制体重、避免高钠低钾饮食和高脂饮食。
戒烟限酒是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日常措施。王艺东教授介绍,不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甚至每天只吸一支烟,脑卒中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所以,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少量饮酒与脑卒中的关系还不是非常明确,而大量饮酒肯定增加脑卒中风险。饮酒者应尽可能减少酒精摄入量或戒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2.5克。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脑卒中应该怎么吃呢?王艺东教授建议,每日膳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的均衡食谱;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6g以下;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多吃鱼类和水果蔬菜。
此外,研究发现积极参加身体活动的人,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还是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其脑卒中和死亡风险都比身体活动较少的人降低。王艺东教授建议,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卒中风险。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有其他有氧运动等)。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1小时进行2-3分钟身体活动。
健康小贴士:三招快速识别脑卒中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王艺东教授介绍,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然发病。一旦一个人清醒时突然出现或睡眠后起床时出现口齿不清、口角歪斜、手脚无力麻木等表现,就很可能发生了脑卒中。有专家制定了一种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即“中风120”,是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措施:“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王艺东教授介绍,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70%,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国际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救治时间是: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我国,部分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也容许静脉溶栓;在发病24小时内可考虑血管内治疗(取栓),但大部分患者只适合在发病6小时内,超过6小时需采用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采取取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病情较重,不少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
“超过上述发病时间后,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将明显降低,致残和死亡的机率都大大增加。”王艺东教授提醒,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相应的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通常是三甲医院)接受规范救治。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风防治的知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神经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和康复科专家将联合在世界卒中日(10月29日)上午举行健康讲座及义诊活动,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参与!
讲座信息
讲座主题:中风不可怕,可防又可治
讲座专家:神经科 王艺东教授
讲座时间:2019年10月29日(周二)上午 9:00-10:00
讲座地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逸仙楼16楼会议室(海珠区南洲北路60号)
义诊信息
义诊时间:2019年10月29日(周二)上午10:00-11:30
义诊地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逸仙楼一楼大厅(海珠区南洲北路60号)
义诊专家:神经科王艺东教授、黎祥喷副教授、王鸿轩主治医师、陈燕主管护师;内分泌内科杨川教授;心血管内科谢勇医师;急诊科吴浩主治医师、李丽敬主管护师;康复科粟晓主治医师
活动内容:现场咨询、义诊;中风预防资料派发;免费测量血糖、血压;10个免费脑血流检测
专家简介
王艺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脑血管专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从事神经科医教研工作28年,对脑卒中(脑中风)的防治有丰富经验和深入研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等学术兼职。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基金项目九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5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哪个医院好
2024-10-20平潭县哪家医院治窦性心律不齐较好?
2024-10-20心肌炎治疗应选择哪家医院?
2024-10-20闽清县心肌炎治疗医院如何选择?
2024-10-20玉屏侗族自治县心肌炎治疗医院哪家强?
2024-10-20双柏县哪家医院治疗窦性心律不齐较好?
2024-10-20宣化区哪家医院治窦性心律不齐较好?
2024-10-20性别对冠心病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影响
2024-10-20
热门文章
TIMI分级标准:评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关键指标
2024-10-17锻炼血管的简单方法有这些
2024-10-16喝红酒能软化血管吗?解读红酒与血管健康的关系
2024-10-16血脂检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标
2024-10-16胆固醇高吃什么好?这些食物帮你科学降脂
2024-10-15降压药的价格和药效有很大关系吗?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