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疾病 > 脑卒中 > 正文

夏季血管很“轻松”?专家提醒,小心中风!

2020-06-07 11:30:07      家庭医生在线

中风想必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疾病。中国的中风发病率在全球中位居前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风高发于秋冬季节,这是否意味着夏季血管会比较“轻松”,中风率会比较低呢?对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东院副院长兼眩晕中心主任--黄海威教授,现在我们不妨随专家来深入了解一下脑卒中。

国民健康“头号杀手” --脑卒中

据黄海威教授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于2013年,在广东省内进行了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据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每年新增的脑血管病患者高达13万,其中脑卒中死亡的患者就可达到4万以上。更有2016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套数据——简单来说,平均每10秒,我国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脑卒中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健康“头号杀手”。

脑卒中的发生,首先有一定的血管病变基础,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病。黄海威教授表示,因为血液成分的改变,例如患有血液病、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或者血压短时间内出现巨大的波动,或者由于血容量不够导致脑的低灌注,就很容易发生卒中。

炎炎夏日,谨防“脑中风”

中风是常见病,一年的任何时间都可发病。黄海威教授坦言,夏季中风也有一些特定的诱发因素。首先,夏天气温高,身体的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压相对降低,如果没有及时保证血容量,有可能出现缺血性中风;其次,夏天人们常使用空调,当人们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骤冷骤热的环境改变会导致血管痉挛发生,血压波动较大,可能诱发脑出血或脑梗塞;另外,夏天人体易出汗,水分丢失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同样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出现中风以后,患者可能失去语言功能或出现行动障碍,不少中风患者又易复发,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依靠他人照料饮食起居,中风患者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在盛夏到来之际,黄海威教授提醒以下人群,要注意加强中风的预防:

1、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

2、高温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水分补充,防暑措施不到位,有可能造成血管事件;

3、老年人,自身血管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因为气温短时间的改变,或水分丢失不及时补充;

4、年轻人长时间过劳,不注意休息者。

识别中风,牢记“120”口诀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是否中风呢?黄海威教授指出,可以通过“120”方法来简单判断:

“1”看嘴巴是否歪斜;

“2”查看双胳膊、双腿,能否双手举起平衡对称,单脚站立能否平衡;

“0”是聆听,听讲话是否清晰、流畅。

如果这三个指标突然出现其中之一,则高度怀疑中风。

突发中风,需把握急救黄金时间

一旦不幸发生中风,就一定要把握住脑卒中的急救黄金时间。黄海威教授表示,以前认为中风的急救时间窗是三个小时,现在认为可延长到4-5个小时,甚至个别可更长的时间。因此遇到中风患者,需要及时拨打120并送到医院,期间可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安抚患者情绪,注意室内通风,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避免呕吐物、痰液阻塞气道,可把衣领解开,避免随便搬动患者,切忌随便服用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中风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我国 15-49岁的青中年里,中风也是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慢性病人群,很容易发生中风。

脑卒中可防可治!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它可防可治,其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黄海威教授建议,预防脑卒中可以从危险因素着手,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其次,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回归健康四个基石:适当运动、均衡膳食、良好心态、戒烟戒酒。

“我相信,只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危险因素,早筛查,早识别,发病后积极做好就治和康复,这对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起到很好的帮助”--黄海威教授总结道。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黄海威
擅长疾病:
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毒与放射性脑病、脊髓病等的诊治,对神经科常见症状如头痛、肩壁痛... [详细]

(责任编辑:冯莉莉 通讯员:何旭鹏)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