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口腔科 > 牙科 > 正文

拔牙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2025-02-21 16:47:36      家庭医生在线

拔牙可能带来局部出血、感染、损伤神经、损伤邻牙以及引发全身不适等危害。

1. 局部出血:拔牙后创口处可能会有出血情况。这是因为拔牙过程中会损伤牙龈、牙槽骨等组织内的血管。一般情况下,通过咬紧棉球等常规止血方法,出血会在短时间内停止。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或者拔牙后过早漱口、吐口水、吸吮创口等,都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或出血量增多。

2. 感染:拔牙创口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口腔是一个有菌的环境,拔牙后创口暴露,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细菌就可能侵入创口引发感染。表现为拔牙创口疼痛加剧、红肿,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常见的感染类型有干槽症,一般在拔牙后2 - 3天出现,创口内血凝块分解、脱落,牙槽骨暴露,疼痛剧烈且向耳颞部放射。

3. 损伤神经:在拔牙过程中,尤其是拔除下颌智齿时,有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下牙槽神经负责下颌牙齿及下唇的感觉。一旦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下唇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这种损伤多数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功能可能会逐渐恢复,但也有少数情况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感觉障碍。

4. 损伤邻牙:在拔牙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对相邻的牙齿造成损伤。比如在拔除阻生智齿时,由于智齿位置不正,与邻牙关系密切,在挺出智齿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邻牙松动、移位,甚至损伤邻牙的牙体组织,如牙冠折断、牙根损伤等。

5. 引发全身不适: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或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可能会引发全身不适反应。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拔牙时的疼痛和紧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创口愈合能力较差,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而且感染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进一步影响病情控制。

拔牙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这些危害可能涉及局部和全身多个方面。在拔牙前,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也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拔牙方案,以尽量降低拔牙带来的风险。拔牙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做好口腔护理和术后恢复工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