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饮食养生 > 药膳养生 > 正文
脾虚
挂号科室:中医科 同类疾病:肾病

脾虚须分类对症调理 14款药膳治脾虚

2013-11-16 06:40:59      家庭医生在线

所谓“脾虚”即指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那么脾虚吃什么好?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辨证施食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脾虚的食疗粥: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芡实粉粥

芡实粉6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稀粥,芡实粉加水调成糊,入粳米粥中,搅拌煮沸即成,可常服,也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3、益脾粥

熟枣仁250克,鸡内金10克,干姜粉60克,生白术120克,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碾成细末,共入干姜粉和枣肉捣为泥,制作成约20克的小饼,放烤炉烘干,每次一个,可空腹时当点心食用(应细嚼慢咽)。

4、茯苓栗面粥

茯苓30克,栗子10克,糯米20克,小米20克。茯苓及栗子碾碎成细面状,与糯米、小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

5、百合粥

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6、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

7、荔枝粥

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8、荔枝淮山莲子粥

干荔枝肉50克,淮山药、莲子各10克(捣碎),煮软,加大米100克,共煮粥,食用。

9、薏苡仁粥

薏苡仁4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加水适量煮粥,每日分2次服用。薏苡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可健脾利湿,适用于慢性腹泻。

10、党参茯苓生姜粥

党参、茯苓各6克,生姜5片,加水煎汁,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中老年人因脾胃虚寒所致腹泻。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