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喝药?冬季进补谨防4误区
寒冷的冬天,正是为身体进补,构筑健康防线的好时机,俗话不是说吗,“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且经过秋天的调理,我们的身体也已经准备好接纳冬日滋补美味。
专家提醒,进补要避免4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不调脾胃就吃大餐
“虚不受补”是人们放弃进补计划的最常见原因。其实,这一认识有一定的错误。黄启辉指出,问题出在进补前没有做好“引补”(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吃些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然后再吃大餐),导致脾胃无法耐受“大补”。
误区二:一家人分享两片黄芪
补品虽好,但要细水长流。有些人喜欢一次用较多的药材,导致出现“上火”,也有些人“惜药如金”,用一点药材煲汤给全家人喝。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人参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过10克。剂量大了会出现副作用,而剂量太小则不会奏效,曾有一位老伯,听说黄芪能补气,于是每次煲汤,不管用什么汤料,都要往里面放两片黄芪,煮上4000毫升水,让全家人喝两天,这样的用法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
误区三:浓茶送药 不如不补
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原则,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这些服法禁忌大有讲究,详情可咨询中医师。
误区四:进补=喝药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人重视进补的方剂,却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较好的进补原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食物,而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冬季进补最佳食物:
芋头:质地细软,容易消化,是冬季调养脾胃之佳品。
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的功效。
萝卜: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经。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说
山药:性平,味甘,在中医里被列为“上品”药材,除了有补肺、健脾作用之外,还能益肾、壮阳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称。食用时可以自制“五豆浆”,用大豆、黑豆、青豆、豌豆、花生一起磨浆,每天饮用。
(责任编辑:付子颜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小儿肚涨发热咳嗽并呕吐如何改善?
2024-10-30两岁小孩能吃咽喉片吗?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儿面部黄喝白苓健脾颗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个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觉咳嗽厉害
2024-10-30怀孕晚期能喝哪些药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2024-10-30两个月婴儿舌苔、吐奶、不喝水、攒肚如
2024-10-30婴儿肝炎综合征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虚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热门文章
水果界的维C翘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马齿苋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疗白发吗?
2024-11-01胶原蛋白怎么补充好?专业攻略助你科学补充
2024-10-31拉单杠的好处:从肌肉锻炼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细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强建议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办?实用小窍门助您快速缓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确吃法,健康养生从细节开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