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保健养生 > 胃肠健康 > 正文

肠胃健康可自测 秋季养胃该怎么做?

2017-10-16 07:03:37      家庭医生在线

秋天到了,我们的肠胃就进入了危险期,尤其是肠胃功能差的人,一不小心吃的太多就容易产生肠胃问题——不消化、拉肚子等等。秋季如何调理肠胃呢?

肠胃好不好也可自测

1、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过敏性肠炎)

2、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

3、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4、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胃溃疡)

5、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肠胃功能紊乱)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可能是胃癌)

7、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8、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秋季护胃注意事项

1、入秋少食寒凉物

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不少人会开始觉得胃部出现不适。中医师解释,秋季本就是胃病易发或者复发的季节。因为胃肠道对冷热的刺激非常明显,秋天本就是昼夜温差悬殊,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夜晚睡觉盖好被褥。

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或者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更应该在秋季注意养胃。中医认为,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虚寒的症状,胃阳虚在这类人群身上非常常见,而气虚体质的人群则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两类人群的脾胃功能差,因此在秋季胃也容易出状况。中医师表示,胃寒患者在食物中适量添加生姜和胡椒有健胃、暖胃的功效。

2、养胃切忌暴饮暴食

夏秋之交,养胃关键是忌暴饮暴食。中医师表示,从功能上看,只有胃通畅了,食物才能顺利进入肠道。如果吃得过饱,食物在胃中“大塞车”,通道便会被堵塞,更无法发挥磨碎、消化、传输作用;而饭后如果立刻躺下,没有进行适度的活动,食物也不易“降”至小肠,无法被身体真正地消化吸收,当食物潴留在胃中,自然容易造成呕吐、胀气或嗳气。因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适当“清肠”,早晚多喝粥,减少肠胃的负担。

3、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

4、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5、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机会,做到未病先防。

6、腹部按摩

右手手掌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按摩36次,再用左手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6次,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这些食物可常吃

玉米:虽然我们最熟悉的是跟阳光一样明媚的黄色玉米,但是玉米其实有很多种——从粉色到蓝色再到黑色——每一种都有它自身特别的抗氧化营养物。每根玉米或半杯玉米粒差不多含有2克纤维。爆米花也同样含有高纤维,当然这不是你猛吃的理由,因为里面添加了很多奶油和糖。

苹果:苹果中除了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其含有的纤维素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排便,故又有通便作用,对于便秘效果不错。

腰豆:腰豆因为样子像人类的肾脏而得名,在北印度和新奥尔良,红豆和腰豆都是主要的食物原料。跟它们的近亲一样,几乎我们吃的所有豆类都都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质和铁。

黑豆:每杯黑豆都含有15克的纤维,以及大约15克的蛋白质。它们饱满的黑色就代表了丰富的黄酮类,土地颜色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当你在日常饮食中加入了豆类和其他的高纤维食物以后,一定要记得多喝水。豆类不好的地方就是会导致屁过多,不过预防这个的关键在于日益递增地食用豆类,如果你现在吃的食物是低纤维类的,就不要突然增加到每天吃40克的高量纤维,因为这会给消化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


(责任编辑:郑永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