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肌肉溶解的含义及相关知识有哪些

2025-01-23 19:48:07      家庭医生在线

肌肉溶解,又称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受损,细胞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茶色尿等症状。其致病因素众多,如过度运动、药物不良反应、感染、遗传因素、中毒等。

1. 过度运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平时缺乏锻炼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如马拉松、举重等,会使肌肉过度疲劳和损伤,引发肌肉溶解。

2.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肌肉溶解,如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抗感染药(如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

3. 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流感病毒、军团菌等,可能引起肌肉炎症和损伤,导致肌肉溶解。

4. 遗传因素: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存在肌肉代谢相关的基因缺陷,容易发生肌肉溶解,如糖原贮积病等。

5. 中毒:重金属中毒(如汞、铅等)、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可损害肌肉细胞,引发肌肉溶解。

6.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攻击肌肉组织,导致肌肉溶解。

总之,肌肉溶解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病症。一旦出现肌肉疼痛、无力、茶色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如肌酸激酶测定)、尿液检查等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止可疑诱因、补液、碱化尿液等,以促进肌肉恢复,保护肾功能。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