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大面积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应对策略

2025-02-12 09:47:48      家庭医生在线

大面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引发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预后与梗死面积、治疗及时性等密切相关。

1. 发病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裂或内皮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血管痉挛:寒冷、吸烟、情绪激动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

炎症:如血管炎等,可累及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死。

其他:遗传因素、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 症状表现

胸痛:多为剧烈而持久的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

心律失常:常见于发病后 1 - 2 周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 80mmHg,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则为休克表现。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天内易发生。

3. 诊断方法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特征性改变包括 ST 段抬高、病理性 Q 波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其升高的时间和幅度有助于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如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依那普利、缬沙坦等。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 预后及预防

预后:梗死面积越大、治疗越不及时,预后越差。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面积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旦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同时,积极预防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