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哪些主要危害?

2025-02-14 02:43:58      家庭医生在线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如低血压、肝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导致咳嗽等。

1. 低血压:某些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在服用后可能导致血压过度降低,引起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昏厥。这通常与药物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当或患者自身对药物过于敏感有关。

2. 肝肾功能损伤:像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降压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3. 电解质紊乱: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钾、血钠等电解质失衡,表现为四肢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4. 影响血糖血脂代谢: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会影响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增加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发病风险,或者使原有病情加重。

5. 导致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干咳,这是由于缓激肽在体内蓄积所致。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存在上述危害,但不能因此而拒绝服用降压药。高血压若不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更严重的损害。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