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2025-02-15 09:40:59      家庭医生在线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1.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以及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2.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血液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从而使百分比降低。

3. 物理化学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如苯、铅等,可能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

4.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产生自身抗体攻击中性粒细胞,使其数量减少。

5. 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精神疾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总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发现该指标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骨髓穿刺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