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妇产 > 孕产中心 > 产后 > 正文

早产儿骨病 有对策

2017-09-29 16:41:23      

导致MBDP的原因主要有:

1、 胎儿获取的钙、镁、磷等矿物质80%来源于孕期的最后3个月,尤其是胎龄32~36周,过早的出生未能完成矿物质的储备。

2、胎龄<32 周的早产儿,出生初期胃肠道功能未成熟,大多依赖于静脉营养,限制了全面的营养摄入。

3、出生早期是一生中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骨骼大量破坏和重建需要更多的骨矿物质,补充不足会出现骨质疏松。肢体缺乏机械性刺激。早产儿使用激素等特殊药物、孕妇接受镁治疗等。

有何征象?

MBDP通常出现在生后6~12周,但大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表现为:体重及身长增幅低、烦躁哭闹、多汗、摇头、夜惊,枕秃、前额隆起、颅骨软化、肋骨软骨交界处突起似串珠状、骨折等。持续性哭闹可能是骨折的表现。

如何监测?

1、高危因素评估 如胎龄、出生体重、疾病史、母子用药史等

2、生长发育水平 如身高、体重、骨骼形状、肢体运动状况等

3、 检测生化指标 如血尿钙、镁,骨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

4、骨密度测定

5、影像学检查

防治对策

1、 营养支持 使用专为早产儿设计的配方奶、母乳强化剂;高矿物质的供给一般要持续到纠正年龄3~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每天额外添加钙、磷;维持25-羟维生素 D在较高水平。

2 、机械性刺激 早产儿出生后接受被动锻炼,活动四肢对抗被动的阻力,通过对骨与关节的机械牵拉能够促进骨的矿化作用;相反,即使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但缺乏适度的机械刺激时,骨骼的发育和重塑就会受影响,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骨重吸收增加。

(责任编辑:杨绮琴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