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什么,如何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等,与雌激素、遗传、环境、免疫及药物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等。
1. 疾病定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2. 发病因素:一是雌激素,妊娠时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可影响肝细胞内的转运蛋白功能,导致胆汁流出受阻,引发胆汁淤积;二是遗传,有家族史的孕妇发病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肝脏对胆汁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三是环境,在某些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的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水质等有关;四是免疫,孕期孕妇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免疫失衡可能导致对自身肝细胞的攻击,影响胆汁的正常代谢;五是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增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风险。
3. 临床表现:最主要的症状是皮肤瘙痒,通常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一般昼轻夜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4. 对母儿的影响:对孕妇来说,可能因皮肤瘙痒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可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不可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等不良结局。
5.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可降低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S-腺苷蛋氨酸,能促进胆汁的排泄;地塞米松,可缓解瘙痒症状,促进胎儿肺成熟。辅助治疗包括左侧卧位休息,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定期吸氧,提高胎儿的氧供;加强胎儿监护,如定期进行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危害的妊娠期并发症。了解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自身症状,定期产检,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贵阳前列腺男科医院-贵阳哪家男科医院
2025-01-21山东省卫生精神中心
2025-01-21贵阳治疗阳痿的男科医院-贵阳男科医院
2025-01-20贵阳哪个医院治疗早泄
2025-01-17贵阳常春藤男科男科医院-贵阳治疗早泄
2025-01-15贵阳常春藤男科医院挂号-贵阳治疗早泄
2025-01-15贵阳比较好的男科医院-什么样的情况需
2025-01-14贵阳常春藤男科医院正规-贵阳看前列腺
2025-01-14
热门文章
怀孕45天突然不恶心是停胎了吗
2025-02-21顺产后腰疼一般多久能够恢复?
2025-02-21实现顺产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5-02-21胎心监护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2025-02-21怀孕期间能否食用桶装酸辣粉丝
2025-02-21九个月孕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2-21孕妇食用甘蔗对胎儿有无益处
2025-02-21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与含接方法有哪些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