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小孩子正长身体,要多喝骨头浓汤补钙!”、“老火骨头汤底雪白雪白的,钙量肯定丰富,是养生上选。”……对于爱煲汤的广州人来说,骨头汤是众多汤品中的经典款和保留选项,被认为是营养丰富的补钙圣品。无论是猪大骨、鸡壳还是鱼汤,能够熬出漂亮的雪白色,被家庭煮妇们当作最得意的杰作。
骨头汤补钙不靠谱
然而,营养专家告诉你,其实“雪白的浓汤底营养丰富”多是商家的宣传手段,骨头汤实际含钙量并不丰富,熬煮老火骨头汤里,脂肪和嘌呤含量高,喝多了反而不利健康。
骨头汤的营养成分主要:水、脂肪、嘌呤。含有少量:钙、蛋白质、含氮浸出物,
专家指出,骨头汤里主要的成分为水、脂肪、少量的含氮浸出物,钙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长时间煲煮还可产生大量嘌呤。浓白、口感好的骨头汤是因其中的脂肪含量高(并非钙含量高)。
摄入过多脂肪容易带来肥胖,而嘌呤与高血脂、高尿酸疾病相关。长期饮用骨头浓汤可导致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问题。心血管疾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更不建议常喝。
喝汤有哪些禁忌?
广东人最爱煲汤,在这炎炎夏季里,滋补最好莫过于喝汤了,那喝汤有什么误区需要注意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误区1: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误区2: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误区3: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误区4: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广东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误区5:饭后喝汤更好
喝汤的时间很有讲究,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热能。相反,饭后喝汤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一方面,饭已经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另外,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误区6:汤喝的越慢越容易发胖
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误区7:菠菜豆腐汤营养高
菠菜豆腐汤是民间的传统家常汤菜,以其清淡爽口而深得人们喜爱。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菠菜和豆腐不应同时吃。虽然一直以来并无这样的饮食案例,但有时,危害是潜在的,不能用看得见的度来衡量。
误区8:火锅汤也有营养
吃完火锅再喝口热乎乎的汤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专家指出,涮牛羊肉、海鲜的火锅汤不能喝,否则易患痛风。
如何煮出靓汤?
1、食材
新鲜并不是传统的“肉吃现杀,鱼吃跳”的新鲜。这里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2、炊具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3、火候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4、配水
原则上,煲汤时加水应以浸过所有食材为原则,使用牛、羊肉等食材时,水面一定要超过食材。切记最好不要中途加水,以免稀释掉食材原有的鲜味。如果必须要加水,也应加热水。时间要得当。煲汤虽然需要长时间以慢火熬煮,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大多数汤品以1~2小时为宜,肉类则以2~3小时最能熬煮出新鲜风味。若使用叶菜类为主材,就更不宜煮太久。
5、调味
如果喜欢清爽喝原味品,可不加调味品,若想调味的话,建议起锅前加些盐提味。过早放盐会使肉中所含的水分释出,并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若是喜欢重口味,亦可加上鸡精或是香菇精。如果煮鱼,则可以酌量加姜片或米酒去腥。
(责任编辑:方毅 )
文章关键词:
骨头汤一直是我们补钙等进补必不可少的汤品,想要让骨头汤不仅美味还要营养,在熬骨头汤时就是有讲究的。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骨头汤要怎么熬……详细>>
如果需要特别补钙时,你会选择哪种食物呢?人们往往都会认为骨头汤是最补钙的食物,真的是这样吗?在饮食补钙上,其实我们还存在很多的饮食误区。……详细>>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骨头汤是具有补钙等功效的。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天天喝骨头汤进补对身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天天喝骨头汤是……详细>>
与米饭相比,白米粥确实容易消化,适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肠炎、严重消化性溃疡、胰腺炎、严重肝炎等,以及一些极度衰弱的病人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