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该粥方适用于呕吐、腹痛等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此方选自《食鉴本草》,作者费伯通雄,字晋卿,清代武进人。精于医,“名满江南北,活人甚多,著作多毁于兵火。”费氏家住孟河滨江。由于“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着。”费氏一生勤于临术,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和“不趋奇立异”,善于变通化裁古人有效方剂。尤其是对于食疗潜心探讨,他认为“促景治伤寒,尚时以饮食消息,矧虚劳一症,食物之疗养,与药物疗养并重,俗工仅解用药,已自矜炫,不知食物疗养适当,可以不药,即须用药,亦必以食物互助,俾奏全功。”费氏善于调理慢性虚劳病,究其绝窍,正是在上述食疗思想的指导下,“不肯使病家多服药,多延医,故除病情变幼者外,其调补之剂,可以一方服数十百剂,或服之终身。冀病者以食养得宜,克收病前病后之效。”所著《食鉴本草》一书,“若五谷菜蔬以及瓜果六畜等类,糜不毕具,种种详明,条条是道”。共收载药粥30方,并按“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九门,进行了分类。吴茱萸粥即选自该书“寒类粥”中。
吴茱萸2克,粳米1两,生姜二片,葱白二茎。
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适用于脘腹冷痛,呕逆吞酸,中寒吐泻。
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吴茱萸简称吴萸,为芸香科灌木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吴萸入药,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它的功能是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应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所致的胃痛,呕吐,或泛酸吞酸,以及脾虚胃寒引起的肚腹冷痛,肠鸣泄泻等症。尤以止痛与止呕的功效更为显著。《食鉴本草》中说:“治冷气心痛不止,腹胁胀满,坐卧不安,用吴茱萸二分,和米煮粥食之。”用吴萸煮粥,一方面,吴萸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含多种挥发油,煮粥服食,可以减少吴萸对胃肠的刺激。另一方面,同煮为粥,可以延缓在胃肠内的吸收 ,缓缓发挥温中暖胃的作用,不至于“移易而过”。佐以粳米和调味品生姜、葱白,又能补脾养胃,可收温中补虚的效果。
由于吴萸气味浓烈,温中力强,所以用量不要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以3~5天为一疗程,供早晚食用。一切热症实症或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责任编辑:苏雅婷 )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