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资料 > CT病例 > 正文

典型结肠癌肝脏转移CT检查

2012-08-23 14:25:47      家庭医生在线
结肠癌肝脏转移影像图
结肠癌肝脏转移影像图
结肠癌肝脏转移影像图
结肠癌肝脏转移影像图

  转移性肝癌的CT表现为:

  1、常为多发结节灶。

  2、病灶多位于肝脏表面。

  3、较少合并肝硬化。

  4、转移灶可发生坏死、囊变、出血或钙化。

  5、病灶多为少血供。

  6、病灶大小分布趋向均匀。

  7、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卵巢癌等的转移灶易发生钙化。

  8、特征性的“牛眼征”表现

  9、增强扫描的动脉及门静脉期均出现环形强化。

  10、多血供的转移瘤可出现快进快出的表现。

  11、有的转移灶类似囊肿表现,但其内壁可见花边状软组织影突入囊内。

  12、肝转移瘤一般不合并门脉癌栓。

  13、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出现的转移,其密度可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

  14、在增强扫描转移灶与肝实质间的密度差不大时,延迟扫描可提高其显示率。

  15、邻近脏器发现肿瘤或转移灶。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可经肝动脉、门静脉及淋巴途径转移到肝脏,甚至还可以直接侵犯肝脏。其中以消化道腺癌经血行肝转移最多见,肝脏转移瘤发生率按降幂排列是: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结肠癌转移发生率最高,大约是67%。

  肝脏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常表现为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也可单发或形成巨块肝转移性腺癌按血供情况,可划分为动脉血供为主、门静脉血供为主及乏血供三类其中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的腺癌最多见。多表现为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见密度稍低环状影,其中心区呈更低密度,即特征性的“牛眼征”。肝转移性腺癌的灶周环状强化和“牛眼征”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转移瘤周围肝实质的病理改变肝转移瘤周边平扫时显示的低密度环实为受压的肝细胞组成的乏血管区;有些低密度环在增强扫描可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呈低密度无强化,研究证实该层由受压萎缩的肝细胞和(或)纤维组织组成;外层为高密度的强化带,其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肝实质受压,肝窦充血,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等。

  2)转移瘤的内在病理特征:一方面,多数肝内转移瘤可保留原发肿瘤的组织结构特征。转移瘤主体为少血供的低密度区,与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一致,少数可出现坏死、出血或钙化等,坏死明显者,肿块中心呈边界不清的囊性密度区。另一方面,肝转移性腺癌绝大部分出现边缘强化现象,也可能与肝转移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或病理类型以及生长速度有关,这些因素决定肿瘤周围肝实质受压和肝细胞索萎缩的程度,并与周围肝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关,从而间接影响肿瘤边缘的血供特点。

  3)局部血流灌注增加。肝内肿块压迫周围肝实质可将肝窦血管结构推挤至肿瘤周边造成局部富血管区,从而表现为肿瘤边缘的环状强化。而肝转移瘤的存在导致肿瘤周围门静脉血流减少或闭塞,进而出现继发性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增加,这可能是少数肿瘤边缘出现动脉期强化的原因。

  4)肝转移瘤血供来源。肝转移瘤的血供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参与,转移瘤早期(<10mm)主要由门静脉供血,中晚期(>20mm)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fdgallery$$$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