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放射诊断 > 正文

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及现状

2013-05-07 08:29:52      家庭医生在线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神经内分泌癌,就是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得的那种癌,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程比较长,治疗方式与常见的胰腺癌也有所不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就是我们常说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

运用于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超声的局限性是视野小,容易受胃、肠道内气体以及体型的影响。同时还应强调,超声受检查医生的水平、经验、观念以及所用设备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主观性,必要时要结合增强CT、磁共振(MRI)以及化验检查等综合考虑。

2.CT

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大致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也不利于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则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有无肝转移及肿大淋巴结。

PET-CT检查是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中应用渐广的一种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病变的性质及范围,对恶性肿瘤的分期诊断和恰当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价值。但费用较高且多数情况下属自费检查项目,是限制其应用的一大瓶颈。

3.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

目前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进行MRI扫描以代替增强CT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当有些病变难以定性时,可在CT检查的基础上加做MRI检查以补充CT影像的不足。MRCP对确定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内镜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等有创检查手段相比,安全性高。

但是,目前胰腺的检查条件并不乐观,表现在:

1.设备应用不足:现在,能进行螺旋扫描、三维重建的高档CT、MRI已广为普及,CT、MRI检查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提高胰腺疾病诊断水平,早在10多年前,影像学界就制订了“胰腺扫描常规”,近年来,随着各种后处理软件的出现,利用亚毫米级薄层原始图像,CT、MRI可根据不同需求重建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MPR)、直接显示胰管、胆管(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胰腺周围血管(CTA、MRA),不仅对诊断有较大帮助,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也有重要价值。可惜,由于临床医生对上述影像进步缺乏了解,多数患者仅做了常规上腹部扫描(甚至只做了“平扫”)阶段,未能发挥影像设备的技术优势。

2. 解剖知识陈旧:现有胰腺断面解剖数据主要来自体部CT应用之初,经过30多年的强化,“胰头呈三角形”、“胰头、胰体、胰尾宽度分别不超过3cm、2.5cm、2.0cm”等概念已成为胰腺断面形态的固定模式,由于对解剖变异知之甚少,误将正常变异当作“胰腺癌”手术者时有发生。

3.影像知识僵化:由于对“胰腺癌”影像特点研究不深,许多影像知识被简单地“模式化”:“胰腺肿块就是胰腺癌”、“胰腺病变患者有肝内肿块就是肝转移”、“胰腺肿块患者出现胰腺周围病变就是转移”。对多数非胰腺专科医生(内科、肿瘤科、中医科)而言,即使对诊断有怀疑,限于知识结构,对放射科报告只能“言听计从”。

4.专家匮乏、缺乏交流:虽然胰腺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很高,但真正研究胰腺并有良好造诣的专家极少,不仅不能满足临床医疗的现实需求,甚至不能满足科普的需要。固步自封、多学科交流不足,加上治疗手段有限,导致“胰腺癌”诊疗水平提高不快。

5.首诊匆忙确诊:目前,多数“胰腺癌”诊断是在门诊阶段由临床医生确定的,限于首诊负责制,在胰腺专家严重不足的前提下(由于患者过多,胰腺专家的门诊时间无法保障),对表现复杂、预后极差的胰腺疾病,希望门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太过匆忙(从就诊到临床确诊,整个流程一般不超过2周)。而一旦确诊为“胰腺癌”,病人将迅速转入治疗过程,即便在治疗过程中对诊断发生疑问,限于知识结构,也极少推翻原有诊断,导致临床误诊时有发生。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