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核医学 > 正文

科学地认识SPECT心肌灌注显像

2013-06-29 08:11:51      家庭医生在线

核心脏病学在国外目前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分支,而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是核心脏病学的最主要内容,以美国为例SPECT心肌显像一直是美国最常用的冠心病诊断处理技术,它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药物和血运重建术的疗效评价、PTCA术后再狭窄和CABG术后桥血管再闭塞的诊断、临界病变功能意义的判断、存活心肌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在ACC/AHA/ASNC的指南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荐,仅2005年美国完成的心肌灌注显像超过1000万例。

在冠心病的检查手段中,冠脉造影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心电图反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变化,SPECT心肌显像则反映了冠脉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细胞代谢及生理活状况,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观察角度完全不同所代表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也不同,临床价值是相互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从冠心病的经典和现代定义来看,其实质都是有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客观证据。MPI反映的正是心肌血流灌注的状况,这是MPI有着更好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度分层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ACC/AHA/ASNC有关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指南中,均建议应用MPI来判断造影发现的临界病变(狭窄25%-75%)的功能意义,并据此对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以造影为标准,MPI表现为“假阳性”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微血管病变或内皮功能异常所致,这些病人可能有相对或绝对的心肌缺血存在,但冠脉造影心脏表面大血管又无明显异常,多项临床研究以及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对冠脉造影正常但MPI异常的这类亚组病人的分析发现,其预后和心脏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两者都正常的亚组人群。相反,那些冠脉造影异常而MPI正常的亚组人群的心脏事件风险均很低,与两者都正常者相比无差异。

一、心肌灌注显像的适应证

1. 冠心病的诊断;

2.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的评估;

3.心肌活力的估测;

4.冠状动脉血管重建适应证的筛选及术后疗效的评估;

5.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价;

6. 预后的评估或危险性分级;

7.心肌炎及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

1.冠心病的诊断:

心肌灌注显像已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它明显优于心电图运动试验。文献报道了4000例患者的运动试验、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结果,在该研究中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平均为82%,特异性平均为88%,在同一组患者中,运动试验ECG的灵敏度为50%—80%。根据心肌断层图像的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还可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并且门控心肌显像还可以提供左心功能参数。文献报道,药物负荷试验与运动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别。

2.急性心肌梗死:

过去,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重建术被认为是心肌梗死患者的最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案。但是最近包括VANQWISH试验的美国几个多中心试验结果清楚表明,应用心肌缺血指导的“保守性”诊断、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3.预后判断: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预示患者的预后良好,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小于每年1%,与正常人群相似。即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的患者的预后也是很好。

4.心肌活力的估测: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估价心肌活力的方法,但PET心肌代谢显像被公认为是估价心肌存活的金标准。

5.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在CABG或PTCA术前,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鉴别缺血但存活的心机和瘢痕(不再存活的)组织,从而选择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患者,以及估价左、右心室功能。在CABG、PTCA术后,心肌灌注显像可以估价CABG、PTCA等介入治疗的疗效,估价CABG、PTCA后的心肌缺血。

6.心肌炎及心肌病的鉴别诊断。(转自放心医苑网)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