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放射介入 > 正文

冠脉介入治疗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2013-07-12 07:58:59      家庭医生在线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在我国的患病率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是由冠状动脉完成的,冠状动脉直接开口于主动脉根部,各个分支分布于心脏表面,向心脏输送血液,提供给心脏本身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从而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冠状动脉主要有三大分支,即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支。由于动脉粥样化硬化或血管痉挛或其他疾病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致其管腔狭窄,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即冠心病。

  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后者包括冠脉介入和冠脉搭桥二种方法。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盐类、β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制剂和调脂药物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在改善病人症状、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一般药物治疗,是缓解严重心肌缺血极为有效的方法。其主要不足为有创、有一定危险性和费用较高等。

  冠脉介入治疗(间称PCI)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间称PTCA)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该方法是经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特定形状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狭窄病变,从而增加血供。但存在内膜撕裂或夹层即而造成急性闭塞的可能,或由于扩张病变内膜平滑肌过度增生及基质合成等原因造成术后再狭窄。冠脉内支架置入可有效避免术中急性闭塞,并可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另外,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临床应用,明显地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0—5%)。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另外一种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适应症为三支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心室功能降低,高龄,以及存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糖尿病患者。

  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缺血通常依据临床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或心肌生化标记物,将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中危和高危。中高危患者应及早行冠脉介入治疗(通常指24—48小时以内),低危患者首先药物治疗1—2周,然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据造影结果决定继续药物或血运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常见而严重的类型,常因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致冠脉急性闭塞所致。目前,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急症冠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应在心梗发病12小时以内进行,且越早越好,该方法优点是实施及时、操作较简单、费用减低等,缺点是再通率有限,通常50%—80%,再闭塞率高达20%以上,并有一定的禁忌证。急诊介入治疗可在心梗后6小时之内进行,最好是发病3小时(到医院后90分钟)内完成手术,具备相应设备及操作熟练的专业技术小组的大医院可开展。该方法可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高达98%,是急性心梗首选的血运重建术,尤其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已成为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于2002年即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这项手术,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总之,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临床情况、冠脉造影结果、病人经济和意愿、技术及设备条件等决定。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