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放射诊断 > MRI > 正文

关于用MRI检查脑瘫的情况

2013-11-10 09:00:00      家庭医生在线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是头部的一种断层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头部、脑组织的影像信息。头部MRI检查对脑瘫患者出现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脑瘫儿早期头颅MRI的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囊腔形成,程度不同的脑室扩大和脑室壁不规则,髓鞘形成延迟等。晚期脑瘫儿MRI影像改变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内T2高信号,脑白质容量减少,脑室扩大且室壁不规则,胼胝体变薄,脑沟、脑池异常改变,脑沟可接近或达到侧脑室边缘。

因MRI成像技术具有多方向切层,多参数成像,能更精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大小及性质特征,同时能够克服CT检查中伪影的产生,显示清楚一些CT检查不能显示清楚的部位。头颅MRI可以为临床诊治脑瘫提供更加详尽准确的资料。

但应注意到有些脑瘫患者症状很严重,可MRI等影像学检查却显示正常或病变很轻微,相反一些轻症的脑瘫患者,MRI改变却很明显。因此,MRI检查只能辅助诊断脑瘫,不能作为确诊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朱钊 )

科大夫挂号引导